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指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列强瓜分中国狂潮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U字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 一片光明。在谷底及其以前的时期,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来说,面临的主要是“沉沦”,虽然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方面,实际上存在着积极的、向上的因素,但这种因素的发展是渐进的、缓慢的,相对于社会“沉沦”主流来说,它是弱小的。“谷底”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最困难的时候,但同时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随着新的经济因素不断成长、壮大,随着新的社会阶级的出现,随着人民群众、社会精英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的日渐觉醒,向上的、积极的因素逐渐发展成 为社会的主流因素,影响着社会向好的方面发展。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近代社会的谷底”进行探讨。(要求:指出对应的历史时 段,并说明理由。史实准确,理由充分。)
3 . 1897年,继广东、湖北等省开始自铸银元后,天津北洋机器局也试铸银元,南京也开始铸银元。1898年,四川省成都造币厂也铸造四川卢比银币……各省督抚都把铸币看作是地方一大财源,拼命铸造。这一现象的出现
A.动摇了清政府中央权威B.加剧了国内军阀割据
C.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D.抵御了西方经济侵略
4 . 八国联军中的法军司令弗赖称:“中国参战军队往往能在战场的任何一个位置迅速集结起一支拥有强大防御阵地的军队,1901年4月联军之德军在向山西边境推进时就遭遇了这一麻烦,中国军队借助狂风暴雨掩护的夜袭、水攻以及防不胜防的地雷战等,给联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这可用于说明
A.晚清军事改革取得一定成效B.中国参战军队取得辉煌战果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得人心D.传统军事方略仍有较大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00年6月21日,清廷发布向八国宣战的诏书,李鸿章看到这份诏书的第一反应是“此乱命也,粤不奉诏”。之后各国代表在上海领事馆商定完毕《东南互保章程》。有学者认为,这次任性的宣战其实是给11年后的辛亥革命作了一次提前预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B.广东省率先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C.该战争的性质与辛亥革命一致D.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
6 .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而南方各省督抚却与英美列强达成“东南互保”协议,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这表明
A.地方出现分裂割据局面B.清政府统治遭到动摇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义和团运动已经失败
7 . 许倬云在《大国霸业的兴废》中指出:士大夫一方面组织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另一方面又不敢取清政府而代之;一方面提出区别于中央的“东南互保”政策,另一方面没有组建新政权。这种“矛盾”的存在说明
A.清政府极力维护中央权威B.清政府统治秩序已经瓦解
C.儒家意识形态影响较深远D.科举制是封建统治的基础
8 . 1900年6月21日,清室向列强十一国宜战后,南方各省督抚不仅没有响应中央积极备战,反而与英美各国缔结“东南互保协议”,寻求“自保”。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清政府完全丧失民心B.满汉民族矛盾的缓和
C.清政府中央权威式微D.东南各省与中央决裂
9 . 八国联军在北方横行之时,南省中国“东南互保”,南省初指刘坤一、张之洞管辖的五省,不久浙江、福建相继参加,后李鸿章声明自保两广,断不尊奉慈禧对列强的宣战诏书。四川、陕西、河南督抚也同意刘坤一、张之洞的主张,互保的区域实际包括了十三省。地方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这表明
A.地为督抚认清了清政府本质B.清政府统治实际上土崩瓦解
C.部分督抚反对朝廷的基本政策D.清政府中央权威的极大下降
2020-11-01更新 | 729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00年,当满清政府对欧美十一国宣战时,东南各省督抚联合起来形成了“东南互保”,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此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A.削弱了中央统治B.东南各省脱离了清政府统治
C.推动地方民主化D.地方督抚成为列强的代理人
2020-07-23更新 | 334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