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1900年6月,上海道台余联沅等与各国驻上海领事签订《东南互保章程》。东南各省在没有丧失主权、治权的前提下,与各国友好合作,共保东南、长江流域各省的和平与稳定;各国承诺不在上海及长江流域登陆用兵。这表明当时中国(     
A.半殖民地秩序的确立B.民族危机的缓解
C.近代社会性质的固化D.开启外交近代化
2023-06-11更新 | 2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丰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竞赛模拟历史试题
2 . 1900年6月20日,清政府向各省督抚发布一道密旨(如下图)。此道密旨

A.加速汉族地主势力迅速崛起B.赋予地方督抚一定的自主权
C.引起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D.巩固了清政府政治统治根基
2022-06-01更新 | 1518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旺中学2023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881年,清廷开始通过电报对地方下达谕旨。某年清廷宣战上谕,被上海电报总局督办盛宣怀与南方督抚们商议后决定“廿六等日明旨二道……致碍东南大……飞饬各局,不准宣扬。”这反映了
A.湘淮系官僚集团开始崛起B.维新变法受到守旧派阻挠
C.中央集权遭到了严重削弱D.中枢行政机构发生了变化
4 . 八国联军中的法军司令弗赖称:“中国参战军队往往能在战场的任何一个位置迅速集结起一支拥有强大防御阵地的军队,1901年4月联军之德军在向山西边境推进时就遭遇了这一麻烦,中国军队借助狂风暴雨掩护的夜袭、水攻以及防不胜防的地雷战等,给联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这可用于说明
A.晚清军事改革取得一定成效B.中国参战军队取得辉煌战果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得人心D.传统军事方略仍有较大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庚子与辛丑之间的东南互保是有清270多年未见之局,然而追本溯源,其始点却起自太平天国的影响。对上述观点解释合理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A.造成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B.引起清政府中央权力的下移
C.推动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D.加速湘淮系官僚集团的衰落
6 . 1900年6月21日,清廷发布向八国宣战的诏书,李鸿章看到这份诏书的第一反应是“此乱命也,粤不奉诏”。之后各国代表在上海领事馆商定完毕《东南互保章程》。有学者认为,这次任性的宣战其实是给11年后的辛亥革命作了一次提前预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B.广东省率先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C.该战争的性质与辛亥革命一致D.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
7 .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而南方各省督抚却与英美列强达成“东南互保”协议,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这表明
A.地方出现分裂割据局面B.清政府统治遭到动摇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义和团运动已经失败
8 .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接到宣战诏书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却复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该协议的签订
A.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B.说明地方已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D.促进清政府外交观念的转变
9 . 清朝前期的海防对象是国内海盗和海上的抗清异已势力,长期以来推行“重防其出”的海防政策,后来海防政策改变为“重防其入”。政策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海盗和异已彻底消失B.西方列强侵略扩大
C.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D.海军力量的近代化
2021-12-06更新 | 245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仙桥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八国联军发行的宣传进攻中国的政治明信片,据图可知(     
A.中国将出现被瓜分局面B.列强侵华出现暂时同盟
C.列强采取分而治之政策D.中国抵抗意识逐渐丧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