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思想传播

材料一   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是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身处其中的稷下先生们留下了《管子》,内容包括反映黄老之学的《宙合》、阴阳家学说的《五行》、兵家思想的《兵法》、儒家思想的《小称》、法家学说的《法禁》等篇。稷下先生们都有人数相当多的弟子,又都喜欢辩论,比如孟子人称“好辩”,邹衍人称“谈天衍”。在辩论中,各家思想相互诘难、相互影响。

——摘编自孙开泰《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与相互影响》

材料二   


(1)阅读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稷下先生们传播思想的途径。
(2)从材料二的史料中任选两个,评析它们在近代中国思想传播中的作用。
2024-01-2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记忆

黄宗羲生活于明末清初,两百年后其政治思想备受推崇。梁启超与谭嗣同等曾将《明夷待访录》“节钞”送人。革命党人陈天华认为,《明夷待访录》“虽不及《民约论》(又译《社会契约论》)之完备,民约之理,却已包括在内”。该书中的《原君》《原臣》也曾被用作兴中会的宣传品。

民国时期,梁启超反思说:“畴昔谈立宪、谈共和者,偶见经典中某字某句与立宪、共和等字义略相近,辄摭拾以沾沾自喜,谓此制为我所固有。其实今世共和、立宪制度之为物,即泰西亦不过起于近百年比附之言,传播既广以为所谓立宪、共和者不过如是,而不复追求其真义之所存。”

(1)依据所学,简述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
(2)评析清末民初关于黄宗羲的“记忆复兴”这一现象。
2024-05-3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3 . 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下列对此原因评述,最完整的是 (     
①帝国主义的支持                              ②袁世凯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③立宪党人的配合                              ④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3-12-2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始于隋唐的科举取士制度,千余年来一直是传统文化士人的进身之途……。

晚清士人对科举制时有非议,但科举制的废除被提上改革的日程则是在戊戌维新运动之中。虽然维新派明确提出“废除八股,改试策论”的主张,但不久即因戊戌政变而事实上未付诸实施。庚子事变后,科举改革的讨论又热闹起来。1901年,朝廷发布废八股时文,改试策论及永久停止武科的上谕,但并未对文科的废止问题表示意见。1904年,张之洞上奏认为,举办“新政”两年来,学堂未兴,是由于科举未停,主张分科递减科举,给一段过渡时期,使科举学堂归于一途。上奏得到批准。

1905年8月,由于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胜利已成定局,引起中国舆论的极大关注。袁世凯、张之洞等地方督抚认为,科举已成新学的障碍,十年三科递减科举中额的方法已是缓不济急,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这个奏折得到谕旨的批准:“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试,亦即停止。”至此,在中国存在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科举制度的兴衰。
2021-04-07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外选官制度

材料一   唐自贞观讫开元,文章最盛,较艺者岁千余人,而所收无几。咸亨、上元增其数,亦不及百人。宋初承唐制,贡举虽广,定诗赋、经义取士,国初取士,大抵唐制。糊名制始于唐代,但并未普遍推行。到了宋代,成为定制,《宋史·选举志》说:“初,礼部贡举,设进士、明经、明法等科。”王安石谓:其明经、诸科欲行废罢,取明经人数增进士额。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科举与唐朝相比的变化,并对宋朝科举制度进行评述。

材料二   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初四日(190592日),清廷颁布上谕:“方今时局多艰,储才为急,朝廷以提倡科学为急务,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其以前之举、贡、生员分别量予出路,及其余各条,均著照所请办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科举制废除的背景及本质。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着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1853年,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当政的帕累斯顿内阁被迫允诺改革。1854年,由当时的国会议员诺斯科特(StanffordNorthcote)和杜维廉(CharlesTrevelan)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一项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即著名的“诺斯科特-杜维廉报告”。这样英国的近现代文官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成为了英国政治力量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及其录用原则。
6 . 结合下侧《辛亥革命形势图》,对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评述,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完成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C.充分发动了全国各地群众的力量
D.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2022-01-14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300多个政党、社团,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下列对其评述正确的是
①君主专制的土崩瓦解为政党政治提供了条件
②各政党为谋求议会席位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③袁世凯解散国会标志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④两党制形成,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 《纽约时报》白19世纪中期创刊以来,长期占据美国乃至西方主流媒体的领袖地位。该报曾观察和记录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纽约时报》关于近代中国报道的一览表(节选)

(1)上表中,《纽约时报》报道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事件?

(2)任选上述其中一个事件,全面分析其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两个事件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