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孙中山认为西方立宪各国几乎都是用立法机关行纠察监督之权,容易导致议会权力过大而干扰行政权的正常行使。于是他主张借鉴中国古代专设监察机关的传统,让监察机构独立行使监察权,使各权力机关更好地发挥效能、保护民权。孙中山的监察权理念(     
A.能够有效保障民权B.被国民政府成功实践
C.是中西合璧的产物D.与现代宪政理论相悖
2024-04-20更新 | 2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浙江丽水·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革命党内有人向其建言:“我们向袁世凯示好,是为国家大义,并非向他屈服求和。如果先生您高风亮节,效法尧舜,使中国不动干戈而获共和,避免太平天国汉人内战之覆辙,后世历史,将公论先生为一代伟人!”这一建言代表了当时革命党人的主流意见,得到了立宪派和英国等列强的广泛支持。据此可知当时(     
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终结B.立宪派联合列强主导了革命进程
C.革命派对革命的艰巨性认识不足D.袁世凯完全认同三民主义的追求
2024-02-25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贵州、广西、江西、黑龙江、吉林、甘肃专用)-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3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这些措施旨在(     
A.推动社会进步B.建立共和政体
C.促进经济发展D.改变落后习俗
2024-01-1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1912年12月至1913年3月进行了国会选举。选举结果为:参议院中,国民党占54.5%,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进步党占25.2%;众议院中,国民党占60.4%,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占20.6%。这表明国民党在当时(     
A.用法律武器捍卫民主B.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成为社会进步总代表D.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找通往伟大复兴光明道路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无限光明、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从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探索和抗争,虽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追梦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

——刘文《近现代中国各阶级追逐“中国梦”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四洲志》《变法通议》《海国图志》
江南制造总局奕䜣张之洞
开平煤矿《新学伪经考》林则徐
《资政新篇》李鸿章《时务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近代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开展的运动,并简要分析为什么说这些运动都是失败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某个侧面,从表格中选出3个相关的关键词,并提炼出一个主题。
2023-11-2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3·江西景德镇·一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民族关系不是强调血统与种族之差异,而是以文化礼仪作为华夷区分的标准,实际上反映了华夏文明的发展中融合了众多其他种族或部族。如秦,本为西戎,最终统一六国,建立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此后,“华夷观”逐步形成一套中国化的民族思想:强调四周民族与华夏的不同,凡文化习俗不同者,皆目为夷狄。第二、夷夏之防。游牧民族进入中原,既威胁中原王朝的统治,也会给中原农耕经济造成破坏。因此防止少数民族冲击中原便成为历代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第三,用夏变夷。统治者将经济文化上的先进落后关系指称为文化上的尊卑关系,把少数民族内附称为“归化”或“内化”。

——摘编自霍维洮、马艾《经济、文化、制度三维向度中的古代多元一体民族关系格局》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严复、梁启超、孙中山等政治精英将西方经典民族形成理论中国化,提出“保国保种”“爱国爱种”的思想意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宣布“五族共和”,在民族与国家关系上,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后来孙中山制定了22行省外加内外蒙古、西藏、青海联合建国方案;中共制定了由“民族自决”“联邦制”发展到“民族区域自治”的建国方案。在中国各民族的前途问题上,孙中山提出过“振兴中华”的目标;中共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中华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是中共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上述民族政策,致力于维护国家和中华民族整体性的意图充分显现,中华民族独立和建立主权国家伴随着中华民族“自觉”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赵刚《民族政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华夷观”民族关系思想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
2023-11-14更新 | 250次组卷 | 6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黑龙江、吉林专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茅海建认为,致使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是很多的。其一,明清以来的商业资本的发展,国家赋税的货币化,全国市场的形成,劳动力的流动,尤其是近代工商业与海外贸易的急速增长,表明了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正处于技术革命与制度演变的前夜。……其二,晚清的官场已经相当腐败,人民对政府没有信心,更没有好感。其三,晚清官员各派系之间的权力斗争过于激烈,政府内耗很大。第四,庚子之变后,晚清进入了“新政期”,1905年,清朝废除了科举考试,改设新式学堂。第五,中央财政已经枯竭。第六,由于中央财政没有钱,相关的事物只能交给各省去办,其中最重要且最花钱的是军队与教育。……如果各省各县对中央政府的态度发生变化,很容易出现麻烦。……

——茅海建《清朝是怎样灭亡的》

材料二   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按照俄共的模式重新建党,任总理。《中国国民党总章》规定,总理在党内有最后决定权,既独裁权。与此同时,孙中山写下了《建国大纲》:建设之程序分为三期:一曰军政时期,二曰训政时期,三曰宪政时期。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以兵力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在训政时期,政府当派曾经训练、考试合格之员,到各县协助人民筹备自治。……凡一省全数之县皆达完全自治者,则为宪政开始之期。国民代表会得选举省长,以为本省自治之监督。至于该省内国家行政,则省长受中央之指挥。

——根据搜狐新闻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摘抄原文不得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做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3-10-25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武昌起义爆发后,同盟会领导人黄兴赞叹:湖北革命党人已有“如此实力,则以武昌为中枢,湘、粤为后劲,宁、皖、陕、蜀亦同时响应以牵制,大事不难而定也。急宜趁此机会,勇猛精进,较之徒在粤谋发起者,事半功倍”。黄兴意在(       
A.提升同盟会的政治影响力B.赞扬湖北革命党的斗争精神
C.强调湖北革命时势已形成D.夺取革命运动全国性的胜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2年1月2日,孙中山宣布改用公历后,又于1月8日发出《致各省商民通电》,补充规定:中华民国改元,改用阳历……唯念各商业向例于阴历年终结账,设骤改章,恐有妨碍……仍以新纪元二月十七日,即旧历除夕,即为结账之期。希即公布,一体遵行。这反映了(       
A.封建制度束缚习俗改良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南京临时政府施政开明D.近代商业经营形式创新
10 .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