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辛亥革命。

探究一:掌握革命的重大史实

(1)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分崩离析,这是“孙中山领导的党和人民一起推翻的结果”。这里“孙中山领导的党”,主要是指(     
A.同盟会B.兴中会C.国民党D.革命党

(2)下面所示是某个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该同学记录的历史事件(     
时间:1911年
主力:新军
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
A.响应了黄花岗起义B.推翻了南京临时政府
C.推动了同盟会的成立D.重创了清朝的统治

(3)“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集中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即要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的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近代民主国家。为此,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     
A.《天朝田亩制度》B.“明定国是”诏书
C.《钦定宪法大纲》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1915年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后,很快护国运动便取消了帝制:1917年张勋复辟仅仅维持了十二天就被迫逃亡。这实质上反映出当时(     
A.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B.资产阶级无法领导民主革命
C.各派政治力量不断分化重组D.军阀割据使共和制名存实亡

探究二了解革命思想的内涵

(5)请将下列孙中山革命思想按照表格配对。
主张:A暴力推翻满清王朝   B核定地价涨价归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内涵:A民权   B民生   C民族
革命纲领具体主张革命内涵
创立民国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平均地权

探究三解读分析革命的史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们)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我们知道了!我们醒觉了!

——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

材料三   

材料四   1912年—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材料五   民国二年(1913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戴君身着外国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君“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戴君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范小芳等《戴季陶传》

材料六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有效;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贵,不变更其条件。

——孙中山《告各友邦书》节选(1912.1)

(6)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综合探究一--探究三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
2024-04-17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近代的民族危机因外辱不断加重和内政腐朽不堪而越演越烈,而巨大的变化也在神州大地上上演。

中国近代历史事件

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武昌起义爆发
③太平天国定都
④三国干涉日本归还此地
⑤“中华民国军政府”成立,孙中山为大元帅

材料一   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即使是在朝廷最核心的机构军机处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汉人任职,直至最后他们的人数超过了满人。在清朝早期和中期,政府高度集权化,朝廷决定各省的政策:而在太平天国之后,中央政府发现有必要与外省大员磋商国是,听取他们的意见。北京的衙门时常征求地方官员的观点,以争取他们支持自己的立场,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而自行其是。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请将地图上的字母所对应的地点与上述历史事件一一对应。(填写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上述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填写数字)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事件①后,英法与清政府签订条约,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B.事件②后,起义军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孙中山为都督。
C.事件④中的三国分别指俄国、英国、德国。
D.事件⑤中,孙中山得到了西北军阀的支持

(4)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朝传统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2024-04-06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1 政治(上海专用)
3 . 若要研究“辛亥革命的第一枪”这一历史主题,可以实地考察的地点是(     
A.AB.BC.CD.D
2024-03-2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忠刚慑泰西之魄,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于公是望!

——曾国藩《复李少荃中丞》

材料二   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之口,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弊,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克致乎?……夫谓共和不能行于中国,则完全之君主立宪,其与共和相去一问耳。……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既认为可以行君主立宪之国民,自应认为可以行共和之国民。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7日)


(1)材料一是曾国藩写给李鸿章的书信。曾国藩和李鸿章为挽救国家免于沦为西方殖民地,做了什么措施?据所学知识指出,迫使他们做出这一措施的事件。
(2)材料二中的作者梁启超是哪些事件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从这些事件后到材料二发表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中国遭受了哪次侵略战争?该次战争之后签订的条约名称是什么?请按照顺序作答,顺序不对。
(3)(上一小题最后一个问)该条约具体内容有?(说出三点即可)
(4)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梁启超的抉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4-03-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确立责任内阁制的法律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D.《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2024-03-0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近代中国政治转轨
课后,等级班学生对“近代中国政治转轨”专题颇感兴趣,并尝试通过以下环节进行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环节一:借助时间轴简单梳理近代中国大事记

材料一:


A.八国联军侵华B.洋务运动开启C.戊戌变法改制D.辛亥革命爆发
(1)将上述字母所示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对应的横线处。(填涂字母)
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
环节二:补充19世纪50至60年代的史料

材料二:自广西用兵以来,奏报军饷及各省截流筹解,已至二千九百六十三万两,各省地丁、盐课以及关税、捐输,无不日形支绌。

——(清)《文宗实录》卷97

自军兴以来,各省丁潜等款,纷纷奏留,供本省军需,于是户部之权日轻,疆臣之权日重。

——(清)曾国藩《江西牙厘请照旧经收折》(1864年)

注:《文宗实录》起自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止于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政治和权力结构出现怎样的现象?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分析导致此现象的原因。
环节三:将目光转向清末民初的历史现象

材料三:1900621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的名义,向英国等十一国同时宣战。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闻讯后致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此后出台的《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士产业,均归南洋大臣刘、两湖总督张,允认真切实保护。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清末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变化是(     
A.中央权威日渐衰微,地方权势同步萎缩B.中央权威不复存在,地方权势逐步扩张
C.中央权威日渐衰微,地方权势逐步扩张D.中央权威不复存在,地方权势一手遮天

材料四: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宪法改正提案权属于国会。总理大臣由国会公举,皇帝任命。陆海军直接皇帝统率,但对内使用时,应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此外不得调遣。国际条约,非经国会议决,不得缔结。国会议决事项,由皇帝颁布之。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1911113日)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11日)

(4)材料四中两份文本的内容体现了哪些基本的政治思想?概括20世纪初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环节四:研读教科书文本,进一步探究民国时期的政治特征

材料五:袁世凯称帝失败,不久死去,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在英美支持下,控制了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据有皖、浙、闽、鲁、陕各省;奉系的张作霖,同样以日本为靠山,占据东北三省。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5)综合材料,联系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政治转轨这一历史现象。
2023-12-13更新 | 51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面对危机,中国社会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探索。

1.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大事年表。

2.为了摆脱民族危机,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人提出了不同的主张,这些主张折射出历史的变迁。请将下列主张和历史人物一一对应。(填写字母)
A.张之洞     B.孙中山       C.康有为       D.陈独秀       E.毛泽东        F.魏源       G.洪秀全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④“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⑤“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⑥“立宪法,开国会”        
⑦“德先生”和“赛先生”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探索的特点。
2023-05-19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等级考)
8 . 中历、西历

历法,是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方法。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所订的历法称为阴历;根据太阳在不同季节的位置变化所订的历法称为阳历。


(1)将下列世界古代各地的历法与所属的地区或主要编者相匹配
A.古代埃及①玛雅历
B.印第安地区②授时历
C.古罗马凯撒③太阳历
D.元朝郭守敬④儒略历

中历,又称“阴历”“农历”,是中华文明的一大象征。过去的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传统的中历既表现月亮的阴晴圆缺,又反映太阳的四时变化,是非常适合东亚社会的,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一用就是两三千年。

中历过去在东亚的通用,还具有国际秩序的象征意义。“正朔,所以统天下之治也。”(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四十《同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也曾以颁赐历法来宣示对天下的控制。在朝贡—册封体制之下,通用或部分通用中国历法,每年由中原朝廷颁赐历书供各国和各地区使用,或授权有些国家或地区据此编出各自的代用历书,此即所谓的“颁正朔”或“奉正朔”,是东亚传统国际秩序的象征。

使用统一的中历历法,曾经是东亚汉文化圈的传统标志之一。在漫长的岁月里,东亚人民依中历来生活、生产,大至国家大事,小至个人生日,无不以中历来记载。可以说,中历作为一种时间坐标系统,其影响已渗透到东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进入近代以后,东亚各国纷纷“脱亚入欧”(实是“脱中入西”),其标志之一,便是弃中历而改用西历。西历就是西洋历法,又称“阳历”“公历”。从1873年日本率先改用西历,1896年朝鲜半岛开始使用西历,到1912年中国本土最终改用西历,短短四十年间,东亚各国完成了从中历到西历的转变,但在民间和民俗的层面上,中历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摘选自《新民晚报》2010.4.11B7版《中国岁时文化在东亚》


(2)根据材料,古代东亚各国为何大都采用中历?
(3)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说明近代日本和朝鲜以及中国改用西历的原因。
2023-04-12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武汉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了研究武汉近现代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历史,同学们搜集了以下资料:

(1)与以上三则材料相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有哪些?
(2)按史料的表现形式对以上材料进行分类,并对其史料价值加以说明。
(3)人们说“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2023-01-0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自主训练历史试题
10 . 从“自然时间”到“历史时间”

以下是某同学对美国《纽约时报》以1911年10月至1912年3月为时间段,以中国某个历史事件相关城市为标题进行检索统计结果。


关键词            武汉三镇     北京     南京
新闻报道篇数     38             50        25
(1)该历史事件是指(     
A.维新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下列材料中,对历史学家建构该事件的历史性质具有直接史料价值的是(     
A.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B.《孙中山文集》
C.严复《天演论》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各民族和国家从自身独特的历史时间出发来安排自己的历史分期,形成独特的历史分期,以构建本民族的历史叙事。你如何理解1840年作为中国近代史叙事的开端?
2022-12-20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