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之中?(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
2 . 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共和制度,加强法制建设B.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C.防止清朝复辟,废除君主专制D.结束动乱政局,加强中央集权
2024-03-1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3 . 下图从根本上体现了(     

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图(铺底色区域)
A.革命形势的变化B.政治改革的推进C.清朝统治的危机D.时代变革的潮流
2023-12-2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12月联考(一轮复习调研)历史试题
4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直接目的是(     
A.维护共和政体B.发展资本主义C.防止个人独裁D.确保三权分立
2023-12-0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海南白沙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江西景德镇·一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民族关系不是强调血统与种族之差异,而是以文化礼仪作为华夷区分的标准,实际上反映了华夏文明的发展中融合了众多其他种族或部族。如秦,本为西戎,最终统一六国,建立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此后,“华夷观”逐步形成一套中国化的民族思想:强调四周民族与华夏的不同,凡文化习俗不同者,皆目为夷狄。第二、夷夏之防。游牧民族进入中原,既威胁中原王朝的统治,也会给中原农耕经济造成破坏。因此防止少数民族冲击中原便成为历代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第三,用夏变夷。统治者将经济文化上的先进落后关系指称为文化上的尊卑关系,把少数民族内附称为“归化”或“内化”。

——摘编自霍维洮、马艾《经济、文化、制度三维向度中的古代多元一体民族关系格局》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严复、梁启超、孙中山等政治精英将西方经典民族形成理论中国化,提出“保国保种”“爱国爱种”的思想意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宣布“五族共和”,在民族与国家关系上,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后来孙中山制定了22行省外加内外蒙古、西藏、青海联合建国方案;中共制定了由“民族自决”“联邦制”发展到“民族区域自治”的建国方案。在中国各民族的前途问题上,孙中山提出过“振兴中华”的目标;中共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中华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是中共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上述民族政策,致力于维护国家和中华民族整体性的意图充分显现,中华民族独立和建立主权国家伴随着中华民族“自觉”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赵刚《民族政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华夷观”民族关系思想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
2023-11-14更新 | 250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6 . 在美国留学期间,19岁的宋庆龄(1893—1981年)发表《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盛赞它“已给中国带来了自由和平等,通向博爱之路的任务可能就落在中国这个最古老的国家身上”。这一“伟大的事件”(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C.推动了国民革命兴起D.证明了立宪道路不通
2023-11-12更新 | 369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指出:“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为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     
A.倡导“扶清灭洋”B.推进立宪运动
C.推行清末“新政”D.建立共和政体
8 .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事件属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的是(     
①领导创建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③领导保路运动   ④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 《孙中山全集》中提到:“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文件(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D.《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2022-10-31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从帝国比较研究和国家建构理论出发,由于统一民族或国家的制度与认同塑造的滞后,多民族的王朝国家在“走向共和”的过程中极易形成国家分裂,最终使国家走向瓦解。据此,辛亥革命中最具正面意义的是
A.武昌起义一呼百应B.南北和谈达成妥协
C.颁行宪法约束权力D.民主共和广泛传播
2021-12-03更新 | 1018次组卷 | 13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段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