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 道试题
1 . 某处名胜古迹有这么一副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你认为该对联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A.康有为B.将介石C.孙中山D.陈独秀
2020-02-1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崀山培英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许多没有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为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专制政体是多麽不易的一件事。

——--摘编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摘编自《河南程氏遗书》


(1)根据材料一,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革命斗争?
(2)根据材料二,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2020-02-0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宏大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前期部分大事年表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1900年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诸多的改革措施更为广泛深入
1906年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1911年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某同学对上述年表进行解读由该年表可知,民国初年的政治发展出现了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1895年~1915年民主政治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1)根据材料,请你将大事年表中省略①②两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2)列举出大事年表中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两组大事。
(3)根据材料中的大事年表和该同学的解读,指出1895—1915年资产阶级推动民主政治趋势出现的重大政治事件有哪些?分析近代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鸿章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局势形容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188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中指出:“近者洋人智学之兴,器艺之奇,地利之辟,日新月异:今海外略地已竞,合而伺我,真非常之变局也……臣谓变法,则治可立待也”;吕思勉先生认为:“自西力东侵,中国人遭遇旷古未有的变局……且将数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而加以颠覆。自五口通商,我国民感觉时局的严重,奋起而图改革,至此不过70年,而有如此的大成就,其成功,亦不可谓之不速了”。

——摘编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中“未有的变局”,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6 .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此材料试图强调辛亥革命
A.对同时期青年影响有限B.其政治意义被严重低估
C.推翻专制政体功不可没D.过程艰难成功来之不易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
A.资本主义B.封建制度C.封建帝制D.帝国主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911年11月,日本驻朝鲜总督寺内正毅指出:“清国共和论对我国人心影响甚大,实为可惧。试观今日我新闻界青年之辈种种议论,即可得知。”日本军国主义理论家德富苏峰认为:“鼠疫乃有形之病,共和制乃无形之病。”由此可知
A.日本不适合实行民主共和制B.中国没有实行民主共和的基础
C.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D.日本力主对辛亥革命进行干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魏斐德在《中华帝国的衰落》中指出: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并非一场连续的、计划周详的政变,而应该被看作各省脱离帝国掌控的系列活动。辛亥革命是一系列始于19世纪50年代、为了回应内忧外患活动的最高潮。这些活动包括:地方武装的发展、乡村经理阶层的兴起、士绅进入地方政府等。作者意在强调
A.辛亥革命缺少组织准备B.地方离心倾向促使清廷瓦解
C.近代史应关注中外关联D.多重偶然因素导致清廷覆灭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尚未完全成功时,已有人注意到这场革命的进度之快。《申报》在1911年底撰文称:“数千年相传之专制国,一旦水逝云卷而去,数千年未有之共和国,一旦风驰电掣而成,诚列强所不信,抑亦吾同胞梦计所不及。”……考虑到革命爆发前朝野各方的内部情形,这一现象显得颇为奇特。就革命党人而言,在广州黄花岗暴动之后,同盟会处于组织分裂状态,武昌起义恰在革命低潮时期爆发且席卷全国。在李大钊看来,辛亥革命“成功之速,世所罕觏”,且“平心论之,清室非有凶暴之君,民军不过一旅之众。而黄鹤楼头,一呼百应”。他认为,这种难以索解的局面乃是“国民思想之变化”所致,由于“前代思想半遭破坏”。天下、朝廷两词曾是本土政治言说的基本要素,但在20世纪初逐渐从意识形态层面淡出。天下的淡出使得朝廷走向无用,乃是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当“国民”普遍接受西式的民族和民主话语时,清室“王气”的零落已难以避免。

——摘编自薛刚《从朝廷天下到国家社会》

材料二 杜亚泉认为,辛亥革命呈现出多重变奏的面貌:它从“政治革命”异化为“帝王革命”;它是清廷失政与专政孕育的革命;它是以民主立宪为最终目的的革命;它是“物质主义之革命”;它是“思想战”的爆发;它是开局有功、建设不足的革命。但他对革命伤心失望之余,并没有消极沉沦,而是积极反思革命失败的原因,认为辛亥革命实际上是“旧人行新政”,新瓶装旧酒、“以积极而无根柢无经验无条理无轨途,故纷乱至于此极也”、“吾国专制之毒,入人已深,一旦易名共和,而形成共和之内部分子,未尝受相当之磨折,俾与国体同化,则其杌陧凿枘,因不体合而生种种冲突,亦固其所。”“革命党人的奋斗各自为战,没有集合,没有纪律”以及“第实业不发达,教育未普及以前,仅仅依靠武力以获得者,其结果当不过如斯耳”。

——摘编自颜德如《革命的多重变奏:杜亚泉对辛亥革命的思考》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何辛亥革命在革命派力量低潮时爆发却又能迅速成功?
(2)根据材料二归纳,杜亚泉认为辛亥革命有何突出特点?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毛泽东曾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综上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留给中共哪些经验教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