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辛亥革命时期,许多地方的农民在反清斗争中把新式学堂当作泄愤的对象,大肆毁坏学堂,而当时这些学堂恰恰是革命党人活动的重要场所。这折射出(     
A.农民阶级成为民主革命斗争的主力军B.革命党人的盲目性
C.资产阶级缺乏与群众联合斗争的意识D.近代教育发展迟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竹枝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下面这首竹枝词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
“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
①皇帝制度结束             ②共和政体飘摇             ③政局更迭频繁             ④民权实现平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 . 下表罗列的是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最高军政长官的背景,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新军将领13人
革命党人5人
咨议局议长3人
原巡抚3人
原布政使1人
原提督1人
原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

A.是自上而下的革命B.得到较多官员支持
C.存在一定的妥协性D.未能完成既定目标
2022-12-2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南京临时政府在历史存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但是它颁布了诸多的法令和措施。关于这些法令和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有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民主政治方面民族工业方面文化教育方面
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焚毁刑具,停止刑讯;通令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严禁买卖人口,禁止蓄奴;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设立实业部,颁布保护工商业的规章,废除清代的一些苛捐杂税,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提倡以“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禁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新编教科书必须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废止有碍民国精神及非各学校应授之科目”,小学禁止读经科

①有利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②有利于自由平等权利的实现
③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全面推动了社会进步即近代化的进程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022-12-1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周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源曾多次引用以往“以夷制夷”之典故,说:“以彼长技御彼长技,此自古以夷攻夷之上策。”他受林则徐“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思想的启发,首先提出了“师敌之长技以制敌”的口号。林则徐将《四洲志》手稿全盘交付魏源,嘱其撰辑《海国图志》。魏源在辑录引用外国史地书籍时…专门辑录涉及各国间矛盾的内容。他认为既然各国公然承认有“不能齐心会合之大害”,则我国利用其矛盾,倡“以夷制夷”,亦是自然之事。

——摘编自陈先初、胡慧娥《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再探》

材料二   陈独秀指出:辛亥革命以来之所以屡屡失败,“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而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

——摘编自张宝明主编《〈新青年〉百年典藏》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来源,结合所学,说明“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历史任务。概括陈独秀对“辛亥革命以来之所以屡屡失败”原因的认识,从思想文化层面指出陈独秀为继续推动革命所做的努力。
2022-05-14更新 | 23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预测卷(浙江专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917年,民国北京政府欲以烟酒公卖抵押借美款,安徽省长倪嗣冲得此消息于5月31日通电全国:“对于此款不能承认,属奸党擅借。地方所有烟酒公卖局概应暂行停办,或归地方官直接办理,免资利用。”山西省长阎锡山声援倪嗣冲的同时借机将原属于中央的烟酒公卖收益归于地方。由此可知
A.地方军阀开创了多种收入渠道B.地方势力膨胀导致中央权力式微
C.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完全分离D.地方有效反抗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说:“最好是把辛亥革命理解为二十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不应仅仅看作是整个政治变化的1911-1912年阶段。”下列关于1900-1913年间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出现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革命共存的局面   ②民主、自由、社会主义等不同思潮传入中国
③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先进事物日渐统一   ④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成为都市生活特征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2-03-19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考科目考试适应性考试(6月)历史试题
8 . 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该诏书
A.确立了中国共和立宪制的政体B.标志着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
C.任命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D.表明了袁世凯与革命派达成和解
2022-03-18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如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并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中体西用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未变D.当时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2022-02-1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素养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辛亥革命促成了旧体制的瓦解和新体制的建立,中国历史因之而越出了改朝换代的旧轨。然而旧体制却留下了旧的社会心理。这种几千年岁月积淀而成的沉重惯性如同一种板结的地块,使新的体制难以把自己的根须扎进社会的深处。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阶段任务
B.传播了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的解放
C.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新的民主共和政体下保留了很多封建思想残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