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学者对“历史解释”的不同观点。

序号观点


1
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强调人们对同一历史现象,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不尽相同,千人千语。

——[美]卡尔·贝克《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论历史与政治》



2
每一代都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看待历史和重新解释历史……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后的解释。

———[英]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3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

请用观点3,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任选一历史事件进行历史解释。(要求:史实充分,解释合理,逻辑严密,分析全面)
2023-11-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2 . 在赓续百年的辛亥革命纪念中,中国共产党人基于政治生存环境和自身政治实力的考量,围绕党和国家在不同阶段的工作重心孕育和打造出了独特的纪念话语框架。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评价辛亥革命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下表中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主要阶段中共对辛亥革命的主要认识和评价
中共诞生到改革开放前
19211978年)
肯定辛亥革命是一场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高度评价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不可能成功,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能救中国。
改革开放至中共十八大召开前
19782012年)
把辛亥革命置于近代以来民族复兴运动的历史进程中加以审视,充分肯定辛亥革命对民族复兴事业的积极意义,把继承辛亥革命精神和当前斗争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申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事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12年后)
指出辛亥革命受历史条件和社会进程的制约,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但仍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一次伟大而艰苦的探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一座里程碑。

——节编自杜家丞《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评价辛亥革命的逻辑转换》


围绕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认识评价,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进行说明。(要求:围绕材料整体或选取其中一部分;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3-02-05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3届高三3+3+3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12年1月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交临时政府部长人选名单。临时参议院认为其中宋教仁年轻气盛,锋芒毕露,章太炎标新立异,好唱反调,于是否决了该名单。此后,孙中山将人选调整为程德全和蔡元培,名单获得通过。由此可见,当时(     
A.临时政府与国会矛盾尖锐B.民主政治理念初步践行
C.革命派缺乏政治斗争经验D.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B.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国元年,除了孙中山、黄兴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还有统一共和党、中国社会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自由党、共和统一党、共和实进会、共和俱进会、共和促进会等上百个政党。这表明辛亥革命
A.使中国实现了民主政治B.被封建北洋军阀利用
C.推动了中国的政体变革D.使共和成为革命招牌
2022-02-0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妥协”作为一个词,来自于英语“compromise”,这一词是由前缀“com”加上词根“promise”构成。“com”的含义是“一起”“共同”;而“promise”则表示“承诺”“应允”“约定”。作为名词的“妥协”,是指“通过各方做出让步而达成的一种协议或争端解决的办法,或是通过双方做出让步或调解而使彼此冲突的意见与行为达成一种中间状态”;作为动词的“妥协”,是指“通过相互让步来解决争端,通过接受低于所期望的标准来弱化自己名誉或原则”。

——田春《“妥协是政治的灵魂”

——政治妥协的理论解读》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周代出现的“中国”一词意为“中央之城”,与“四方”相对;进入近代,国体意义概念上的“中国”被普遍使用;辛亥革命后,“中国”作为正式国名的简称被国人共用。与古代相比,近代以来“中国”概念体现了
A.传统观念的深远影响B.民族国家意识不断加强
C.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D.地理概念变为国体概念
8 . 有研究认为,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正面回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认为原朝气数已尽,将革命视作“反清复明”和改朝换代的手段;有的人则是将对清廷现代化改革的不满化为对革命的同情。该研究表明
A.清末新政目的与结果背道而驰B.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任重道远
C.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符合民意D.民众对辛亥革命的作用认识有误
9 .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各地发给孙中山的贺电:"或称大总统陛下,或书恭请圣安的字样”。就连作为民国首都的南京也"常常谈到孙文博士是新皇帝,他们不了解总统这个专有名词认为它不过是更高头衔的一个委婉的说法”。上述材料反映出
A.国人对民主共和的观念理解不透B.中国缺乏实现共和的社会基础
C.国人对总统制和君主制认识深刻D.中国人仍然希望建立君主制度
10 . 1919年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提出:“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立的。”这说明毛泽东
A.批评辛亥革命在革命目标上的不足B.肯定了五四运动开启民众觉悟的作用
C.肯定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的功绩D.认为只有民众联合才有辛亥革命的成功
2021-08-0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