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电影《建党伟业》讲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展现了这一时期的风云人物。这部电影中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B.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武昌起义之后,在新疆伊犁的革命党人冯特民、杨缵绪等人担忧沙俄乘乱入侵,动员回民响应革命,发动伊犁起义。起义后,各方“当众申明和平解决,组织汉、满、蒙、回、藏五族共进会”,杨缵绪被推为该会会长,宣布实施五族共和,出示安民。这说明辛亥革命
A.强化民众对新政权的归属B.推动边疆地区民族国家认同
C.有着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性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06年,清政府刚宣布“预备立宪",各地宪政团体就纷纷成立,不久爆发了国会请愿运动。咨议局和资政院成立后,请愿运动势头越来越大。一时间,报纸杂志上批评清政府“预备立宪"名不副实,要求拿出实际行动的言论不绝于耳。这说明
A.社会舆论左右政局变化B.宪政改革遭到民众反对
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D.民主政治成为大势所趋
5 . 《清帝逊位诏书》曰:“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义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材料折射出当时(     
A.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B.武昌革命军实力雄厚
C.国家从统一走向了分裂D.建立民国的条件成熟
2022-12-22更新 | 308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2019-01-30更新 | 2355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5-2016学年云南大理巍山县一中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卷
7 .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举行成立大会,参加者有几百人,除甘肃(那时没有留学生)外,全国各省的人都有。一年后,列名入会者有一万多人,其中留学生和国内知识界人士占有很大比例。这表明当时(       
A.反清革命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民主革命形势迅速高涨
C.清王朝在全国统治土崩瓦解D.三民主义成为社会共识
9 . 1912年至1928年,被称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北京中央政权虽然频繁更迭,各阶段政体因执政者理念及利益取向而发生变化,甚至不止一次出现帝制复辟,但就制度沿革而言,执政者试图将共和观念落实于典章制度。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共和政体得到军阀普遍认同B.君主制度不再符合时代潮流
C.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10 . 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在回忆录中写道:“辛亥革命以孙中山先生的解职和袁世凯的登台而结束,实际上是失败了。”这里的“失败了”是指辛亥革命没有(     
A.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B.制定民主宪法
C.建立民主共和制政体D.废除封建帝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