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2021-06-15更新 | 5709次组卷 | 70卷引用:2021年浙江省高考真题历史试题(6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905年7月,孙中山与华兴会领导人商讨时指出:“现今大势及革命方法,大概不外联络人才一义。中国现在不必忧各国之瓜分,但忧自己之内讧,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元末朱、陈、张、明之乱,此时各国乘而干涉之,则中国必亡无疑矣。”孙中山旨在
A.批判旧式农民起义的落后性B.强调联合革命力量的必要性
C.说明培养革命人才的重要性D.阐述反抗列强瓜分的紧迫性
2021-01-09更新 | 5949次组卷 | 54卷引用:浙江省2021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袁世凯、张之洞等的奏请和立宪派的压力下,清政府于1911年5月成立责任内阁。内阁总共13人,满族占到9人,其中皇族7人,汉族有4人,被称为“皇族内阁”。此举(     
A.意在促进传统政治转型B.根本上冲击了专制政治
C.壮大了革命反清的势力D.提高了内阁的运行效率
2022-10-06更新 | 3320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乙卷安徽省2023届高三第一次原创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人认为:辛酉政变在晚清史上,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清王朝从此进入了慈禧太后的时代。这是个不同于嘉道以来不思改革、墨守成规,在中世纪徘徊的新时代,这也是一个不同于以往自我封闭而力图面向世界的新时代其理由是,这个时代(     
A.有曾国藩、李鸿章等中兴名臣,挽救了清政府的统治
B.慈禧太后推动改革变法开辟了晚清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C.经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推动中国近代化
D.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和甲午战争等多次打断中国近代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山西举人刘大鹏在《退想斋日记》中写道:“昨日在县,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吾邑学堂业立三年,而诸生月课尚未曾废,乃于本月停止,而寒唆无生路矣。事已至此,无可挽回。”据此可推知
A.传统的士人阶层将被分流B.新式教育备受大众质疑
C.儒家思想已丧失正统地位D.科举废除带来吏治败坏
2022-05-31更新 | 1131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2年1月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交临时政府部长人选名单。临时参议院认为其中宋教仁年轻气盛,锋芒毕露,章太炎标新立异,好唱反调,于是否决了该名单。此后,孙中山将人选调整为程德全和蔡元培,名单获得通过。由此可见,当时(     
A.临时政府与国会矛盾尖锐B.民主政治理念初步践行
C.革命派缺乏政治斗争经验D.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
7 . 袁世凯在清帝退位后致电临时政府,“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所公认,今由帝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国无穷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亲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袁世凯通电旨在(     
A.淡化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巨大历史功绩
B.表明推翻君主专制和杜绝复辟帝制的决心
C.认同共和制为世界潮流,最有利于中华民国发展
D.提高自己在民国创立中的地位来获取政治资本
2022-09-27更新 | 1849次组卷 | 20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6月统测(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01年初,清廷发布诏书规定“嗣后乡会试,头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诏书的发布表明教育“新政”
A.满足了新式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愿望
B.实现了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C.制定了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选用标准
D.仍没有跳出“中体西用”的传统窠臼
2022-02-16更新 | 1039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0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05年,袁世凯等六疆臣在要求立停科举的奏折中明确指出,希望借此取信于外人,以换得其“推诚相与”;1906年,四川一份办学纲要指出,中外“交通既久,几于无事不与外人为缘”。这从本质上体现了此时中国(     
A.半殖民地的社会属性B.文化教育的近代转型
C.中体西用的价值追求D.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
10 . 1907年,张之洞通过多种渠道提出“先开国会,后布宪法”,认为宪法不能“钦定”,并对朝廷的“预备立宪”明确提出不同意见,认为“立宪实行,愈速愈妙:预备两字,实在误国”。据此可知,张之洞(     
A.主张取消君主制度B.认同立宪派政治主张
C.坚持中体西用理念D.具有一定的宪政意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