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论及旗袍风尚,郑逸梅称“清代女子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民国后始御之”。至于具体年份,周锡保认为旗袍流行于1921年后,他以1923年的画报推断旗袍在当时上海数十人中不过一二,但1925年5月前,《申报》等报纸上很难查到有关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资料为旗袍在1925年出现提供了佐证。在北京,也有记载表明旗袍时尚始于1925年。据此推知
A.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市场主体户数的急剧增长
B.周锡保以1923年的画报推断,旗袍流行在1921年以后较为可信
C.从多重证据观点出发,将旗袍流行起始时间视为1925年比较合理
D.报刊不是文献史料,史料价值较低,旗袍风行于1925年缺乏说服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爆发助推了中国日益觉醒的、参与国际化的民族主义。梁士诒、顾维钧等人力主参战,强调参战可以使列强重视中国,促使中国加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且一旦协约国获胜,中国也将以战胜国身份收回战败国德国等在华特权。在他们的推动下,北洋政府于1914~1915年三度向英法表态希望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但未获支持。1916年索姆河战役打响,协约国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英法态度转变,希望中国派遣劳工赴欧洲从事战勤及后方保障工作。为此,梁士诒为北洋政府谋划了一个“以工代兵”的良方:“中国财力兵备,不足以遣兵赴欧,如以工代兵,则中国可省海陆运输饷械之巨额费用。而参战工人,反得列国所给工资,中国政府不费分文,可获战胜后之种种权利。”

——摘编自王平贞、赵俊杰《一战百年:华工赴欧启示录》

材料二   有关史料记载,中国自1864年到1913年的50年中,共计输出695.5亿两,输入932.4亿两,入超数达236.9亿两。国内实业不兴,失业人数日益增多,社会动荡。此时华工赴欧计划的提出,一方面为协约国提供了丰富人力资源,另一方面缓解国内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

——摘编自姚娜《一战期间中国政府派遣华工赴欧动因析》

材料三   首先,华工赴欧参战,既充当了北洋政府寻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载体,又为中国后来参战创造了条件,进而为战后中国参加巴黎和会提供了良机。其二,华工成为百年前中国的政治精英们实现国际化战略以及国家认同理念的重要环节。华工在参战之余,接触到了欧洲先进的文明及科学技术,也受到西方自由民主法治思想的熏陶,他们开始自珍自爱、关注祖国的前途命运。回国后,他们成为西学及实业知识的宣传者,有的还转变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其三,华工爱国自强、勇于献身的情操,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后来中国留法勤工俭学的知识精英们,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周恩来、邓小平,均在留法期间确立了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革命理想。1919年中国爆发的“五四运动”以及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兴起的新式工人运动,皆同一战赴欧华工有密切的关联性。

——摘编自王平贞、赵俊杰《一战百年:华工赴欧启示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工赴欧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工赴欧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等大专院校。

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更俗剧场是新式建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到移风易俗作用。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

史料二   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应为“锭”)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

【探究】
(1)据史料一,概括张謇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2)据史料二,指出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这反映了中国当时流行的什么思潮。
2023-09-28更新 | 78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兰州成功学校2024届高三(复读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元,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理解最恰当的是
A.甲午战争进一步瓦解了我国的自然经济
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
2019-08-12更新 | 88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5-2016学年甘肃天水一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时期中国部分留美学生求学概况

姓名毕业时间论文内容概要人生重大选择
蒋廷黻
18951965
1923英国左派政党工党的施政及其对印度、中国的启发回国从事外交史学教学;从事外交工作
雷海宗
19021962
1927法国大革命前“重农学派”政治家杜尔哥的政治思想回国任教;文化抗日;为新中国社会主义世界史学科奠基
皮名举
19071959
1935结合德国强占胶州湾分析其远东政策;德国道路对中国有无借鉴价值;德国是否是中国抗击日本的可靠盟友回国任教;支持抗日;制定的世界史教学纲要推广全国;在湖南师范学院任职时进行科学规划,促进学校、学科发展
吴于廑
19131993
1946中国商周分封制与中世纪封建制度的相似大于差别回国任教,桃李满天下;主编的世界史教材全国推广

——摘编自杨钊《民国时期留美西洋史学者与美国的西洋史学术传统一以博士论文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二   晚清民国时期江苏一些女子职业教育机构,吸收国内外各种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不断地调整、改进、完善教学内容,以促使江苏女性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整个地渗透着要求女子职业教育要具备紧密联系中国经济和生产发展,紧密联系人们生计和生活的功能。上海女子中西医学院旁边开办了一所附属女病医院,作为实习医院,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南通女工传习所不仅学习日常文化理论课,还将日常实习的优秀产品投入生产,并设立织绣局主要负责出售工作,分公司遍及海内外,如芝加哥、纽约等地均设有分公司。

——摘编自王金进《晚清和民国江苏女子职业教育研究(1840~1927)》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留美西洋史学生求学择业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江苏女子职业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024-04-1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张掖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在《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一文中说,学生作文的标准就是“人人能用国语自由发表思想”,其理由就是“国语容易学习、容易通晓,而且实在重要……有许许多多中等学校毕业生都不能用古文发表自己的思想”。据此可知,胡适主张(     
A.实现白话文全面取代文言文B.增加国文教学中的西方元素
C.深入挖掘中国文化历史价值D.借助文学革命进行思想启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新文化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但它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文艺复兴强调的个人价值和情欲以及把个人与社会割裂的极端个人主义,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苟利社稷,生死以之”的价值核心和精神动力。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时期(     
A.否定传统文化价值的诉求B.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C.抨击纲常礼教的现实要求D.全盘西化的文化思潮
2023-08-15更新 | 79次组卷 | 32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中国近代经历了新旧思想的交锋,引发思想界的巨大变化。
(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了近代以来不同社会思潮对中西文化的态度。请你填充下列表格空白处。

社会思潮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主要原因
洋务思潮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维新思潮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②③
新文化运动④⑤⑥⑦⑧⑨

通过对维新思潮人物的探究,同学们又搜集到如下史料:

史料一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救亡决定》

史料二   (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2)史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思想主张?
(3)从史料一到史料二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主张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变化?
2020-01-1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地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但它并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重要的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在破坏旧传统与重建现代价值的过程中,新文化的倡导者们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用近代科学理性反对传统的实用理性,用近代人文主义反对传统的仁礼禁忌,力图建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并以之取代以家庭为本位的传统观念。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

三、铁路与公路交通。西有平汉铁路,南有陇海铁路,东有津浦铁路,有菏泽经濮县虽公路有破坏,因平原关系,无大妨碍,仍可通车。

四、……(辖区)共18个县城,大小市镇200余个,村庄万余个,人口有300万。

五、……在粮食方面能自给有余,村庄相距有二三里,村村有沟道,便于开展游击战争。

六、群众组织,有自卫队、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

七、群众武装,一般每县有个独立团,县长兼团长;有的有个基干大队;根据地内有游击小组。

——摘自《冀鲁豫边区的概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并指出其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条件。
2022-02-0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学院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19年3月,蔡元培说,北大不但未提倡“铲伦常”,而且提倡“父子有亲,兄弟相友,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据此可知,蔡元培
A.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B.改造北大以服务政府的要求
C.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D.认识到西方文化存在的缺陷
2021-09-04更新 | 240次组卷 | 35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