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并写出其代表作。
(2)材料二中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派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
(3)依据材料三和教材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具体内容。
(4)据上述材料,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2021-04-0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建立后,先秦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皆有儒生弟子传承。汉武帝时期,“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政府设立五经博士,博士虽不参加实际政务,但常得预闻政务会议,因此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此外,为博士设立弟子员。自此渐有文学入仕之正途。

﹣﹣据《汉书•儒林传》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理学家继承了传统儒学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

材料三   1915年开始,一批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动了比辛亥革命更猛烈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的斗争中,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的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地攻击,揭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就其内容来看,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着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的儒学思想家们的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指出新文化运动有哪些特点。
2021-05-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3 . 面对近代以来的民族屈辱,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5世纪之前,中国文化在世界上领先,从此之后在几百年的漫长历史时期中,中国在近代化的进程上远远落后于西方,不但在物质层面上,也在思想层面上。

——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直到19世纪中叶,我们才开始憬然于“船坚炮利"的“夷之长技"对中国也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到了19世纪末期,才又ー步认识到,在物质层面的后面,也还有社会政治体制的问题。稍后又意识到,不仅有社会政治体制问题,而且还有理论方面的问题,于是,20世纪初就呈现出大量宣传西方思想理论的潮流。

一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一一这就是结论。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之后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物质层面“社会政治体制"理论方面"的重大事件。
(3)材料三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走这条道路?
4 . 近代以来随着世界联系的加强,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和交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思想中最具价值的内容是关于大同的理论构想,它是以传统大同思想为底本,糅合了西方人道主义、社会主义及民主政治思想的一个创造。与康有为的大同理想不同,孙中山的“大同主义”是现在型的行动纲领。孙中山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这是他自己的理论发明,又集中了他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一揽子方案。它的特点是选择和吸收西方各种社会主义学说的有用成分,同时又承继了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

——摘编自马勇等著《近代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中西会通”和“中西融合”的呼声不绝于耳。1917117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从此,中国思想文化的格局又一次发生了巨大改变——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五四”时期的新文化人物,包括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主张中西学的会通与融合。随着马克思主义文化在中国的崛起,近代中外文化经百年的互动与融合,最终促成中华古老文化的新生。

——摘编自张允熠《近代中西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康有为倡导的与其“大同思想”有关的政治实践,并概述孙中山“大同主义”的主要内容。
(2)结合上述材料与20世纪上半期中国思想领域的相关史实,就“近代中西文化融合”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提炼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220字左右)
2021-09-0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民主革命家、政治家。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他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而立之年他“浩然弃官归里”,成为家乡一所新式学堂的校长,这是其从事近代教育、实践教育救国理想的发端。他认为“改良社会,首在教育”,“是故教者无不以护国为宗旨者也”,“普及教育之着手问题,在推广小学;推广小学之先决问题,在培植教员;培植教员之唯一问题,在兴办师范学校”;他呼吁建立统一教育体制,推进府县不同层次教育学堂设立,在府设立高级、中级学堂,在县设立初级学堂。1902年,他创立爱国女学,倡导女子德智体综合发展。1917—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蓄”,这不仅给北京大学带来了革新性的变化,也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风气产生了巨大影响。

——摘编自孔祥光《蔡元培早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的教育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蔡元培教育主张产生的影响。
2021-05-17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学科网2020-2021学年高三大联考-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广东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知腊丁(拉丁文)之不可废,则马(司马迁)班(班固)韩(韩愈)柳(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吾识其理,乃不能道其所以然,此则嗜古者之痼也。

——林纾《论古文之不宜废》(1917年)

材料二   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比较材料一、二在文体和观点上有何不同,并概括指出持材料二观点的理由。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两则材料对研究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05-08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给每一个人以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权利,一切已有的价值规范和秩序将被重新估价和重新建构。这确乎是西方社会转向现代建构起“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念体系的基本出发点。使人们有可能逐步意识、认同、接受乃至维护和坚持诸如自由与平等、人权与人道,个人与社会、自然法与国家民主(法制)政治……等全新的“现代性”政治和“现代性”道德的基本价值观念。启蒙的道德意义在于摆脱中世纪神学的信仰伦理传统,在于创造和建立一种新的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秩序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体系。

——摘编自万俊人《西方“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念体系之建立论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运动,是在面对过去、反叛过去的激烈态度中形成的。在民主方面,从对西方的议会制度产生兴趣和仰慕,到君主立宪主张的提出,再到民主共和方案的设计,最后人们认识到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在科学方面,从“师夷长技”阶段对西方“坚船利炮”的羡慕,到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引进,再到自然科学的传入,最后人们认识到科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知识和研究。

——摘编自薛子燕《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4年的价值观重建》


(1)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价值观体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文化运动价值观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现代价值观建立的共同作用。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王阳明)在南赣建立起一种乡村民众的自治组织“乡约”,并亲自撰写了约规,即《南赣乡约》。阳明的乡约模式……强调乡约格物致知,即格心中之物,而同时见诸行动。……《南赣乡约》颁行以后,……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输纳,守礼畏法……子弟有游惰争讼者,父兄闻而严惩之,乡党见而耻辱之。”

——程鹏飞《王阳明“知行合一”与南赣乡约》

材料三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生活年代言论
顾炎武1613~1682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日知录》

魏源1794~1857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海国图志》

陈独秀1879~1942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

——《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分析孟子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分析《南赣乡约》颁行的社会价值。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为解决这些问题所提出的主张。并分析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原因。
2021-08-2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郫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兴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有了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2)根据材料二概括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材料三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是如何思考国家出路的?并简析三段材料的历史联系。
2021-05-0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语言文字是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符号系统,是全部文化和文明中最基本、最稳定、最持久的构成部分……“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ー。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北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汉字发展史纲要》

材料二 高玉在《汉字简化思想:百年历程及其反省》中说:“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汉字汉

语变革的根本原因不是语言自身,而是语言之外的社会文化变革的要求。…面对西方列强的攻势,中国一方面是抵御、自保,另一方面也开始反思,进而痛苦地向西方开放,向西方学习。清末汉字汉语改革就是在这种反思过程中发生的。”钱玄同在《新青年》上说:“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逆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汉语演变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起源和演变的主要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初汉字(汉语)改革的原因。如何看待汉字(汉语)的改革?
2021-03-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