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北洋政府教育部积极推动“国语运动”。19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这一政策(     
A.表明白话文书刊成为主流B.有利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推动了近代新式教育兴起
2023-11-16更新 | 10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19年5月以后,《新青年》杂志从“注重个人视像的建构转向底层阶级视像的营造”,杂志话语体系也从注重思想文化的渐进式改造转向重构社会秩序的激烈式革命。这一转变(     
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B.促进了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C.影响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D.改变了中国救亡图存方向
2023-10-09更新 | 236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第九中学高中部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一般来说,思想启蒙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这是因为当时(     
A.社会尚有复辟帝制的逆流B.旧思想、旧文化尚未彻底肃清
C.民主共和政治体制仍未建立D.大批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不满现状
2023-09-13更新 | 168次组卷 | 12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博雅培文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新文化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但它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文艺复兴强调的个人价值和情欲以及把个人与社会割裂的极端个人主义,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苟利社稷,生死以之”的价值核心和精神动力。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时期(     
A.否定传统文化价值的诉求B.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C.抨击纲常礼教的现实要求D.全盘西化的文化思潮
2023-08-15更新 | 79次组卷 | 32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认为孔子的学说“今日有其真价,吾人亦绝不敢蔑视”。“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据此可知,李大钊(     
A.意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B.主张理性看待传统文化
C.为儒家思想赋予新内涵D.否定了传统的纲常名教
2023-02-20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该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
A.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
C.借助自然科学宣传变法D.把民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2023-01-24更新 | 151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17年,陈独秀提出要“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由此可知陈独秀(     
A.全盘否定传统文化B.批判封建专制主义
C.大力提倡民主科学D.倡导进行文学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922年陈独秀发表文章,批评议员林宗孟和学者胡适等到美国前公使芮恩施家中谈宪法,告戒他们“不要上美国帝国主义的当”“不要于不知不觉中引导一部分人民或青年学子去亲美国帝国主义才好”。据此可知,与新青年的宗旨相比,此时的陈独秀(   )
A.实现了从思想启蒙到政治斗争的转变B.成功的领导了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
C.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主要的反美国代表D.已经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
2022-12-21更新 | 178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畅言国人“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1916年,杜亚泉在《东方杂志》发表了一系列论述东西文化差异的文章,与陈独秀等人展开了激烈论战。他认为,东西方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西洋文明浓郁如酒,吾国文明淡泊如水,西洋文明腴美如肉,吾国文明粗粝如蔬,而中酒与肉之毒者则当以水及蔬疗之也”。他们的争论(   
A.开启了国民对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反思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利于新文化运动向着更加理性方向发展D.揭示了东西方文明的本质差距
2022-10-20更新 | 484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15年之后的几年间,北京大学先后出现了20多个社团,如国民社、新潮社、平民教育研究会、美学会、体育会、平民教育讲演团等。这些社团的出现(     
A.得益于新文化运动的推动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C.有助于保存中华传统文化D.推动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