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傅斯年说:“中国人从发现世界以后,这觉悟是一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材料中“文化的觉悟”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国民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洋政府教育部积极推动“国语运动”。19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这一政策(     
A.表明白话文书刊成为主流B.有利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推动了近代新式教育兴起
2023-11-16更新 | 100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天津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新青年》撰文阐述: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这表明《新青年》旨在宣传(     
A.传统文化和思想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与科学D.“打倒列强,除军阀”
4 . 1918年,作家鲁迅受“文学革命”浪潮影响,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与这场“文学革命”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一般来说,思想启蒙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这是因为当时(     
A.社会尚有复辟帝制的逆流B.旧思想、旧文化尚未彻底肃清
C.民主共和政治体制仍未建立D.大批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不满现状
2023-09-13更新 | 168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3年高考天津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新文化运动时期,墨学研究一时称盛,许多有识之士与儒学分道扬镳,而回归墨学,如易白沙在《述墨》中认为:“其学勇于救国,赴汤蹈火,死不旋踵。精于制器,善于治守。以寡少之众,保弱小之邦,虽大国莫能破焉。”这说明,当时学者(       
A.彻底地抛弃了封建儒学B.积极探索救亡图存之路
C.反对照搬西方工业文明D.注重消除新文化的阻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新文化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但它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文艺复兴强调的个人价值和情欲以及把个人与社会割裂的极端个人主义,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苟利社稷,生死以之”的价值核心和精神动力。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时期(     
A.否定传统文化价值的诉求B.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C.抨击纲常礼教的现实要求D.全盘西化的文化思潮
2023-08-15更新 | 79次组卷 | 32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16年,陈独秀在文章中写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下列项中与陈独秀意图相吻合的是(     
①拥护“德先生”与“赛先生”               ②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③创建京师大学堂,推进新式教育   ④提出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023-05-28更新 | 16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高考天津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由于辛亥革命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使得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一定增长,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的队伍也有所扩大。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屡遭挫折,仍继续奋斗。因此,在北洋军阀集团黑暗统治下,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文化思想领域里发动了一场新的斗争。这“一场新的斗争”(        
A.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反对封建礼教,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B.使革命势力从珠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D.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当局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2023-05-23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高考天津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指出:“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号召人们树立“真实的合理的”信仰。由此可见,他们旨在(     
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打破专制愚昧对国民的束缚
C.推动启蒙思想传播D.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2023-02-03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高考天津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