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海鹏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U”字形发展过程,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年),这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从材料中选择一个史料,对历史的“沉沦”进行阐释。
(2)在论证近代史的“上升”时,以上哪些史料可以作为直接证据,请说明其史料价值。
(3)请你另外选择一个史实,对这一时期的“沉沦”或“上升”加以说明。
2024-02-2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海鹏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U”字形发展过程,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年),这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图1《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图2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       


图3   1912年荣氏兄弟创建的福新面粉公司            图4《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从材料中选择一个史料,对历史的“沉沦”进行阐释。
(2)在论证近代史的“上升”时,以上哪些史料可以作为直接证据,请说明其史料价值。
(3)请你另外选择一个史实,对这一时期的“沉沦”或“上升”加以说明。
2024-01-2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档案馆珍藏的茂新、福新面粉公司的商标(照片)。


材料二:无锡茂新面粉公司创办于1903年,1910年开始使用“兵船牌”商标。为了进一步扩大面粉生产的规模,荣氏兄弟于1913年在上海成立了福新面粉公司,同时继续使用市场信誉极佳的“兵船牌”商标。到1920年,荣氏已在无锡、上海、汉口、济南等地开设了12家面粉厂,其产品主要使用“兵船牌”商标。1923年5月,茂新面粉厂率先向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

——根据上海市档案馆倪红的材料整理

材料三:为抓住时机,扩大生产,荣氏兄弟向英国购买钢磨,改进生产设备,扩大了工厂的生产能力。同时,他们注意提高面粉质量,不收潮麦、坏麦,凡购进的小麦都要经过人工挑拣,而且包装美观。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荣氏企业还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

——根据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等整理


(1)说说材料一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2024-03-2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国以来,天津著名民族企业家及其兴办的企业主要有

民族企业家兴办企业企业特点
宋则久天津国货售品所抵制日货
周学熙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启新洋灰公司具有官商背景,曾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
孙冰如寿丰面粉公司与民生、时局密切相关
范旭东久大精盐公司,永利制碱公司注重技术研发创新,产品质量国际领先
宋棐卿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所创品牌“抵羊”,暗含与国外品牌一争高下之意

——《近代天津十大实业家》

材料二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中所反映的民国时期天津民族工业的相关信息。
(2)史料是历史研究的依据。简要说明图1、图2、图3、图4的史料类型与史料价值。
2022-12-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晋江二中、鹏峰中学、广海中学、泉港五中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比较研究,是通过历史现象的比较来加深、扩大和验证历史认识的一种方法。某历史兴趣小组以“近代前期中国生丝业的发展”为主题开展了历史比较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4-1852年上海、广州出口生丝量比较表(单位:包)

年份上海广州
184301787
184402604
184564336787
1846151923554
1847211761200
1848181340
1849152371061
1850172434205
1851206312409
1852412933549

——据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甲:1868—1917年生丝出口量

年份生丝出口量(单位:吨)
18683420
18733660
18773540
18874740
18977020
19076960
19177560

乙:公和永丝厂

1882年创办,是上海第一家华商缫丝厂。这家丝厂的创办者黄佐卿,是一个在外国人中间被称为“祥记”(为洋行经纪生丝出口的丝号)的浙江籍私商。最初五年局面尚未打开,营业不振。1887年以后,机缫丝在法国市场打开销路,营业得以复振兴。

——据李明珠《中国近代蚕丝业及外销(1842-1937)》和汪敬虞《从中国生丝对外贸易的变迁看缫丝业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材料三1915年上海56家丝厂中,仅永泰、太经、钱康、协安、久成、信昌6家为自有,其余均为租厂经营,租厂率为89%。(“租厂”指的是丝厂经营者向丝厂所有制租借丝厂的厂房和设备进行缫丝生产经营活动)

——《浙江丝业实地调查录》(《大公报》,1917年4月)

(1)根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请结合史实进行说明。
(2)阅读材料二,兴趣小组搜集甲乙两组史料,力图告诉我们什么?
(3)对材料三中历史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4)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请你为该兴趣小组提供一个研究视角,并说明理由。
2024-02-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1913年有698家工厂,拥有创业资本330824000元,工人270717名。1920年有1759家工厂,拥有创业资本500620000元,工人557622名。

史料二   袁世凯接掌政权并不是简单的旧政权的复辟。他在担任总统的时期内表现出一种新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决心,完成了商业的立法,稳定了财政与货币制度,鼓励私有企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探究】
(1)史料一中的具体数据表明了什么历史事实?它将产生什么影响?
(2)史料二说明袁世凯政权在统治措施上有何特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商品经济虽比前代有了更大进步,但并未能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形成根本上的冲击。

史料一   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明神宗实录》

史料二   常熟地主谭晓,低价购买大片空闲低洼沼泽地,雇贫苦乡民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果木蔬菜,捕捉鸟虫,运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史料三   国内没有一个地方出产的黄油和奶制品会比苏州的多,米酒会比苏州的好。这些一般是运到北京和国内其它地方出售的。

——《利玛窦日记》

材料二   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

时期项目19148月前总计19148月—1920年新注册
公司数146(个)272(个)
资本总额14.8(万元)11743(万元)
行业类别____纺织业和面粉业居多

张海鸥:近代中国历史进程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之处。并说明其未能对传统经济结构形成根本冲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说明其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023-12-0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部正史著作——《清史稿》

1912年中华民国肇建,清王朝覆灭,但为前朝编纂正史的做法却还没有放弃。1914年北洋政府成立清史馆,聘请前清东三省巡阅使赵尔巽为馆长,开始纂修清史。仿效前代正史的纂修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史料。经过考虑之后,纂修者们认为既然是最后一部正史,那么沿用历代正史体例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决定按照《明史》的体例撰写。史馆开局不错,但两年后无人过问,经费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史馆近乎瘫痪。1921赵尔巽想方设法寻求支持,使得史馆重新运作起来。1927年,年已八旬的赵尔巽自知去日无多,下决心将“清史”出版,是为《清史稿》。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组织专门委员会对《清史稿》进行审查,最终以《清史稿》对孙中山等人不敬为由加以查禁。

——摘编自李隆国《史学概论》


作为一名历史研究的爱好者,谈谈你对《清史稿》编撰的看法。
2023-11-1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等大专院校。

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更俗剧场是新式建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到移风易俗作用。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

史料二   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应为“锭”)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

【探究】
(1)据史料一,概括张謇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2)据史料二,指出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这反映了中国当时流行的什么思潮。
2023-09-28更新 | 78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19课学习讲义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市井交易堪称早矣”,不用再候市门启蜂拥而入,更不必忧市门落锁仓促收场。因为宋代不仅早市无禁,更兼夜市不绝,而且热闹程度非凡。有史料论及宋代夜市境况,“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寻常四梢远静去处,夜市亦有猪胰、胡饼和菜饼……果子之类。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至三更,方有提瓶卖茶者。盖都人公私荣十,夜深方归也”。

——据《东京梦华录·卷三·马行街铺席条》等整理

材料二   从1914年到1919年,民族资本共设新厂矿379家,新投入资本1430万远。中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工人队伍的壮大,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有二百万人左右。尽官民族工业在大战期间出现了短期的繁荣,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比重仍然不大,重工业的发展尤为微弱。大战期间民族资本在全国产业资本中的比重虽有较大的增长,但在1920年仍不足30%,外国资本占70%以上。

——摘编自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与唐朝相比,宋朝“市井”的新特点,简析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1914年到1919年”发展的特征;简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此阶段发展中存在的主要不足,分析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对社会政治进程的主要影响
2023-06-21更新 | 18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