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陈独秀意在
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D.抨击君主专制
2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某思想家在被其门徒誉为“火山大喷火”的著作中说:“尧舜为民主为太平世为人道之至。……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倘能继长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可无疑也。……故此种新文化运动,实为最有价值之事。

——摘自《孙中山选集》(上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该著作的名称,并概括其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孙中山对新文化运动出现原因的认识,并对其评价。概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2021-03-1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

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6月)

材料三   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辞。”

                  ——陈独秀


(1)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一中“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
(3)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
(4)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指的是什么?“光明世界”的含义是什么?陈独秀思想主张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2021-03-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推动文学革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此文应当首发在
A.《时务报》B.《民报》C.《新青年》D.《光明日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时,销行无多,每期仅印一千份。但从1917年起,《新青年》的刊行量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六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学生争先购阅,真正轰动一时。与这一变化直接关联的因素是
A.提出“民主、科学”口号B.反对传统伦理道德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D.进行“文学革命”
6 .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他自己的敌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以上论述
A.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
B.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发展
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D.揭示了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
2020-07-04更新 | 823次组卷 | 45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决定接受西方的科学、民主和文化作为新秩序的基础。”材料中“新知识分子”倡导的运动是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