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历史记录电视剧《觉醒年代》里毛泽东问陈独秀、李大钊:“先生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是落后的传统文化吗?”陈独秀:“当然不是”。毛泽东又问“那先生为什么要大力批判传统文化?”陈独秀说:“因为有的人把传统文化当作治国救国的指导思想”。他们的谈论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有利于反思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B.为科学理论的到来开辟新天地
C.培养具有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新青年D.探寻救国救民的民主革命道路
2 . “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兴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有了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2)根据材料二概括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材料三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是如何思考国家出路的?并简析三段材料的历史联系。
2021-05-0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新闻传播史》一书认为:“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发动新文化运动,使报刊工作日趋活跃,五四运动后出现迅速发展的局面。”这主要说明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促进了民众的思想启蒙
C.使民主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D.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
4 . 西学东渐是中国近代的主要线索和话题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百年之中,西学输入,或由政府规划,或出个人胸臆,或为西人控制,或系华人主持,尽管他们终极目标各有不同,但从中国实际出发,比较中西异同,引进吸取、改造中国的操作原则却有相通之处。中国社会的变动曲线,也就成了西学东渐的主线。综合百年历史,可以清楚的发现,西学东渐是围绕以下几儿个主题展开的:第一是了解世界,第二是求强求富,第三是救亡图存,第四是民主革命,第五是科学启蒙。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材料中西学东渐的一个或多个时代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什么核心思想主张?有何重要影响?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近代前期(五四运动前)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这一改变过程经历了哪几个层次?
7 .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D.推动思想文化革新,具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