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并不是事前预料到各种需要而订一个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以后,又必须更进一步。其实必须走到尽头然后能生效。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中国到了近代要困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曾国藩诸人虽向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族。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拍今以往,共和政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

材料三: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 和赛因斯(Science) 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数、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自强运动不能救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强运动”的历史事件及其时代背景,用一句话概括该历史事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材料二中“专制政治”具体指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
(3)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基本内容及代表。
2022-02-06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2021-2022学年期高一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列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救亡图存B.发展资本主义C.政治民主化D.反封建统治
2022-01-1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2021-2022学年期高一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3 .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对青年提出“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隐退的”等希望,并提出“民主”与“科学”的主张。下列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维新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4 . 下面列出的是某同学记录的历史笔记。将笔记内容进行归纳,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先进与落后同时并存
C.革命潮流浩浩荡荡D.经济与文化快速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面对近代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志士仁人前赴后继,探索救亡图存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和行为却历史地包含着溢出旧轨的趋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迁谬之弊。

——《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乙巳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希望在西方找到一种能化解中国苦难的灵丹。他们曾一度认为自己找到了灵丹。但一战的爆发使他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并不是理想的乐园,巴黎和会浇了他们一盘凉水。战后,社会主义成为时髦思想,知识分子先后试验了工读主义、泛劳动主义等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最终都宣告破产。192011月,陈独秀说:万万不能够妄想拿主观的理想来自由改造

——近代空想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重要的区别就在此一点。


请回答:

——倪培强《再论五四新文化运动》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开展的根本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溢出旧轨的趋向”的实质。
(2)据材料二,指出与该诏书相关的政治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局限性。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灵丹”的内涵。并说明新文化运动后期知识分子选择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学者杜威说:“(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中国)政治革命是一场失败,因为它……没有影响实际控制社会的生活观念。”近代中国与“理念转变”最相符的社会运动是
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护法运动
2021-02-02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为实现独立富强,近代中国各阶层人民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认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他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康有为主张“全变”。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发展转变的过程。先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文化,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之后发展转变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思想文化运动。······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性质,也由其初期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转变成了为新的革命斗争服务的新文化运动了。

——李世俊《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现代意义》

材料三“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摘编自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这一观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在宣传内容和运动性质方面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留给后人怎样的精神财富?
8 . 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材料一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李鸿章

材料二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经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1904831日)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导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洋务运动的主张、目的。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说明孙中山为此所进行的努力。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为了建立光明的世界,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在思想上有什么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9-01-30更新 | 3595次组卷 | 132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合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