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名校
1 .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大声疾呼“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而五年后他在《谈政治》中指出“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力阶级地位底(的)时代,德谟克拉西必然永远是资产阶级底(的)专有物”。由此可见(       
A.部分知识分子救国思想发生转变
B.传统儒家思想导致中国落后蒙昧
C.资本主义改良道路被知识界抛弃
D.无产阶级革命已成为时代的主流
2024-03-24更新 | 344次组卷 | 11卷引用:历史(全国卷·人教版)-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2 . 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五四运动(     
A.使中国社会性质根本改变B.拒绝了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C.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推翻了腐朽清政府的统治
2024-01-24更新 | 35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浮雕生动再现了五四运动的场面:北京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摘编自张筱强等《图片中国百年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使青年学生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培养训练了大批优秀骨干成员。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五四运动性质。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4 . 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说明五四运动(     
A.加速了清朝灭亡B.推动抗战胜利C.实现了民族独立D.促进了思想启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2年民国建立到1919年五四风雷,中华民族经历了从近代沉沦到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三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从法律上实现“民国”取代“帝国”的措施。“民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无古人的变化”,请从政治制度的角度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以前的政治行动有何缺陷?与之相比,五四运动又具有了哪些新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习近平所说的: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01年1月5日,邓恩铭出生在贵州省。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邓恩铭投身于汹涌澎湃的学生运动,到济南城内外进行宣传讲演。五四运动后,邓恩铭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邓恩铭参与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2年初,邓恩铭与王尽美等以中共代表的身份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参加了列宁倡导的“星期六义务劳动”。中共二大以后,在他的领导下,矿区工人很快组织起“矿区工会淄博部”,并建立了淄博矿区第一个党支部——洪山矿区党支部,使淄博矿区的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1925年2月,邓恩铭与王尽美发动胶济铁路和四方机车厂工人举行全厂大罢工,罢工取得胜利。邓恩铭后因叛徒出卖被捕,1931年4月5日清晨6时慷慨就义,年仅30岁。

——摘编自余玮《邓恩铭:中共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恩铭的时代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恩铭的时代精神。
2023-06-04更新 | 135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6(全国卷老教材)-【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71日,(南京)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当天,175声警世钟敲响……从集历史荣辱于一身的见证人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之钟,静海寺在华夏子孙心中树起的不仅是一座代表历史的纪念碑,更维系着一种剪不断的民族情结。

——刘妙雄.杨波《南京静海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材料二   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材料三   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材料一中“钟的主体高1.842米”,并选择在2017年7月1日敲响”175声警世钟”,这样的安排与中国近代史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请指出该事件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
(2)材料二中的图片中,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口”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请你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023-05-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曾出现四次翻译高潮。其中,第三次翻译高潮是鸦片战争至“五四”时期对西学的翻译。当时,西方的科学技术、教育思想、民主政治、马克思主义等被翻译输入。这次翻译高潮(     
A.根源于近代政治制度变革B.促进了近代思想文化的转型
C.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D.体现了全盘西化的历史潮流
9 . 20世纪初,有中国学者曾介绍过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但在当时没有产生任何社会影响。但到1919年前后,克氏互助论开始风行中国思想界,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东方杂志连载相关理论,商务印书馆也出版相关著作,人们纷纷主张用互助论来解决人类社会和中国问题。这一变化(     
A.得益于五四运动的宣传推动B.反映出新文化运动阵营出现分化
C.深受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影响D.助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0 . 据邓中夏《中国职工运动简史》记载,总共人数无确实统计,大概有六七万工人开始以独立的姿态,以如此规模的行动,走上政治舞台。这又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大事,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由此可知,该历史事件(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推翻了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C.改变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性质D.促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