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927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1937年,中国共产党却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一变化充分说明
A.反帝反封斗争必须同时进行B.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C.反帝斗争得到社会各界支持D.国共两党的利益渐趋一致
2 . 1933年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提出红军愿意“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作战协定”,前提条件是:“(一)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确立实施战略转移军事方针B.尝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意在通过军事手段实现逼蒋抗日D.认识到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3 . 《中国近代通史》称:”共产党看到了西安事变并非张、杨的个人行为,看到了日本侵华导致中日民族矛盾的骤然上升,于是紧紧抓住了抗日的旗——以此为据,促成了国共的再次合作。这次合作,不仅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初步改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由此可见
A.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B.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引领抗战胜利的旗织
D.中国共产党是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政党
2020-05-23更新 | 19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届甘肃省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湖南某地的地图上,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上画的清清楚楚。图上标示日期为“昭和三年”,也就是公历1928年。这说明
A.日本人想对中国地理开展学术研究
B.日本人对中国民众的生活很感兴趣
C.日本陆军总部帮助中国勘测地理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2019-08-22更新 | 332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0年宁夏银川二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1年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日军侵华的形势制作了“日本帝国主义并吞中国的地图”,要求将地图画于学校、学习俱乐部等公共场所,并吸引附近的群众前来观看,向群众解释地图所包含的意义。这一做法
A.扩大了抗日根据地的群众基础
B.为红军战略转移提供了条件
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促进了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
6 . 1935年,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又改为民主共和国。1937年,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共两党开始由对峙走向合作
B.适应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
C.国共达成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2018-05-10更新 | 698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1933年7月,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御辱抗日,绝非以武力可与之竞胜,亦非以外力可以牵制,此时唯有在内政社会教育制度中,即国民军事教育与团练保甲之中,积极努力行之五年,由小而大,则或有万一之效也。”这反映了
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破产
C.日本侵华改变了中国政局
D.蒋介石已经有了抗日的筹划
8 . 前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在远东军事法庭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这句话的依据是
A.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武装侵略的开始
B.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C.九一八事变标志“二战”远东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
D.九一八事变标志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局面正式形成
9 . 1935年12月6日,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富农策略的决定》指出,加紧反对富农是不适当的,对于富农只取消其封建式剥削的部分,不没收其经营的土地、商业和财产,并应保障其扩大生产和发展工商业的自由。这一改变的主要目的是
A.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
B.扩大全民族抗战的群众基础
C.巩固新生的中华苏维埃政权
D.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