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创刊于1942年7月的《晋察冀画报》是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份以刊登照片为主的综合性画报。如表是对该画报在抗战时期出版的8期中摄影图片场景的统计。据此可知(     
场景敌后抗日斗争共产党政权建设对外交流民众生活敌后风景
数量412幅(56%)195幅(27%)65幅(9%)39幅(5%)20幅(3%)
A.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B.敌后战场成为了抗日战争主战场
C.晋察冀成为敌后抗战中心D.中国共产党重视抗战文化的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40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论政策》一文中指出:“关于税收政策,必须按收入多少,规定税收多少。一切有收入的人民,除对最贫苦者应该规定免税外,80%以上的居民,不论工人、农民,均须负担国家赋税,不应将负担完全放在地主、资本家身上。”提出该政策主要基于(     
A.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矛盾已消除B.反帝斗争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C.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已高度契合D.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现实需要
2024-05-07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下学期第二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通令各大学开设中国通史为必修课。1938年,钱穆将其讲义编为《国史大纲》一书。他强调:“一国历史与文化实是民族赖以存在之基础,国史应成为一种国家和国民的教育,具备一定国史知识才是合格的国民"。据此可知,《国史大纲》的撰写旨在(     
A.激发国人抗争精神B.冲击旧史学观念
C.传承优秀文化传统D.弥补通史的不足
2023-04-03更新 | 282次组卷 | 7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40年7月,中共党员人数由原来的四万多人激增到八十余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在抗日救亡高潮推动下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热血青年,虽然他们在组织上入了党,但是思想入党的问题并未完全解决。由此推知,当时
A.党员队伍扩大是错误的决策B.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任务紧迫
C.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觉悟较低D.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号召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中共太岳区党委的机关报《太岳日报》(创办于1940年),曾先后发表了《边区文化建设决定》《和川:取消牙行,实行交易员制》等报道,以及《为实现民主而斗争》《把“二流子”动员到生产中去》等文章。这些报道和文章
A.是为了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全面提升了根据地群众的政治地位
C.为根据地建设作了积极的宣传服务
D.体现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空前壮大
6 . 如表所示为《蒋介石日记》的部分内容(1940年9月15日)。由此可知,当时的蒋介石
时间内容

1940年9月15日
“今日以共匪猖獗坐大,谋害党国,而且其凭借俄国外援,麻醉民众,消灭民族,其为害甚于倭寇,而绝非可以政治与道义感召也”
“倭寇以我三年抗战乃知中国之不可屈服,则其心理与政策已经改变,而我抗战之目的已达,且倭寇孤立已无外援,故不患其再来侵略。即使来侵,以我之军力与西南基础尚在,亦有恃而无恐也”

A.坚持持久抗敌,弘扬爱国精神B.维护独裁统治,消极抗日
C.借助国际力量,挑起国共纠纷D.接受国共合作,共御外侮
2021-12-26更新 | 214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37年12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抗日军人优待条例》,明确指出军人在服役期间应享受的各种待遇以及阵亡、病亡军人家属的各项抚恤办法;1938年2月,国民政府也发出优待军人家属的训令,明确优待工作的重要性。这一现象的出现
A.反映了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B.适应了政治环境变化的需要
C.表明国共两党需求趋于一致D.推动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8年初日本提出,若中华民国放弃抗日,日本可以“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对华特殊利益”。1940年7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英国准备与中国政府谈判废除治外法权’”。不久,美国也表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取消在华一切特权”。三国提出如此声明是由于
A.国民政府内部出现了战与降的分化B.日军侵华从军事打击转向政治诱降
C.中国的抗战倾向影响各方战争博弈D.抗战期间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蹈厉”一词,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民族意识,受抗战的洗炼而纯一。”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郭沫若1937年诗中的“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一句来纪念抗日战争。材料体现出
A.抗战的胜利促进了国家团结且引领了政局的走向
B.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C.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因服从抗战大局日渐消除
D.抗战所激发的民族精神超越了党派与时代的限制
2019-08-08更新 | 369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第五中学、第十四中学三校2019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
2019-01-30更新 | 6805次组卷 | 94卷引用:青海省玉树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七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