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抗战爆发后,史学家钱穆说,当知甲午一役,仅为中日两邦开始斗争之第一幕,故绝不当竟目日本为胜者,中国为败者。故凡一历史事件,莫不有其相当之持续性,而其间复有积极消极之分。积极者,乃历史大流之主潮,消极者,此历史大流之漩袱,更有泡沫浪花。由此可知,该学者意在(     
A.探究甲午战争影响的深远性B.强调抗战最终胜利的必然性
C.揭示历史发展变化的持续性D.承认中日和平共处的合理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在政治上“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帝国主义者和汉奸反动派的专政”;在经济上是“把帝国主义者和汉奸反动派的大资本大企业收归国家经营,把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同时保存一般的私人资本主义的企业,并不废除富农经济”。毛泽东的这些思想(     
A.致力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动员B.反映出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
C.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形式具体化D.体现出打倒国民党解放全中国的决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全面抗战初期,毛泽东多次指示:八路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决定作用,但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为此,“就要战略上有有力部队处于敌之翼侧,就要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以集中打仗为主”。这些指示(     
A.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B.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
C.极大振奋了全国人民的信心和士气
D.有利于中共在战略上配合正面战场
4 . 如图是1927—1945年中共根据地及工作重要据点的分区示意图。据此可知(     

A.地区差异影响革命策略的选择B.革命发展严重依赖铁路建设
C.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形成D.革命重心由西北向东南转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20世纪30年代末,重庆街道的公厕、垃圾箱、果皮箱、痰盂和功能简易的垃圾处理场等设施由少到多。1942年至1943年,市警察局还新制了木质废物箱和木质石灰痰盂各1000多个。这一时期,重庆公共卫生的改善直接得益于(     
A.长江上游优越的区位优势B.社会和经济重心整体西移
C.近代以来城市文化的积淀D.西南地区通商口岸的开设
2024-05-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辽宁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全民族抗战时期,各根据地创办大批中小学校,积极发展干部教育,组织大批知识分子参加国民教育工作。各抗日根据地普及文化知识的社会教育,如夜校、冬学、识字班(组)、读报组和剧团等有了很大发展。这些活动(     
A.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B.旨在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
C.以密切军民关系为宗旨D.根除了根据地的陈规陋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2年,梁启超最早提出中华民族观念。随着新式教育的推行,中国人开始编写自己的历史教科书。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首次提出将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纳入中学历史教学之中。

五四时期,北京政府推行教育改革,“中华民族”这一观念首次被写进《历史课程纲要》。这里的“中华民族”是可以作“中国民族”解的,但在内涵上则有所不同,“中华民族”强调的是各民族之间在历史、文化和情感上的联系或同一性,而“中国民族”强调的是各民族之间在政治和法律上的联系或同一性。比较而言,“中华民族”更符合中国各民族的历史事实,也更能得到各民族的认同。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先后四次修订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其中1940年第三次修订,以“中华民族”取代了以前的“中国民族”,强调全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对“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

作为学生必读、必考的教科书,对于中华民族认同及其观念传播起到其他书籍或传播方式所起不到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郑大华《论民国初年到抗战时期历史教科书对“中华民族”的书写》

(1)根据材料,概括历史教科书中“中华民族”话语体系形成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民族”话语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
2024-05-24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41年,西南地区的成都市人口较1939年增加了13.6%,1942年初又较1941年增加了6.4%,年末又较上年增加了20.8%。其主要原因是(     
A.战争加速了成都地区的人口出生率B.战争造成了东部人口向西部的迁移
C.国民政府在成都的城市化政策见效D.成都地区免受日军侵略之残酷屠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41年,中共中央要求军队人数与党政军民学脱离生产者人数比例至多为2:1,并通过裁撤机构、合署办公等方式,实现边区政府本部减少人数24.5%,政府附属机关减少人数20.1%,各县减少人数29%。中共中央的这一调整(     
A.是应对边区经济困难的积极举措B.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C.利于推动边区的政治民主化建设D.旨在拓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24-05-2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密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44年,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在晋绥抗日根据地,亲眼见证了八路军拔除日寇根据点的激烈战斗,连连惊呼:“奇迹,奇迹,没有飞机大炮就能很快攻下坚固的据点,真是奇迹!”由此可知,中外记者团(     
A.论证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必然性B.肯定了中国敌后抗战的成果
C.强调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要性D.揭示了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
2024-05-2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