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民主法治建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方面,从古至今受到每一个国家的重视。西方国家从古罗马的法律体系建设开始,就进入了一个法治社会。在不久前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也提出了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罗马非常重视法律建设,从最初没有文字的习惯直到最终形成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1)结合所学,列举古罗马法律制度发展的四个标志性历程。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2)结合所学知识,这部法律是哪一次革命成功后颁布的?

材料三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3)结合所学及材料,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哪两大原则?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021-01-2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是近现代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中的法律条文体现了什么政治原则?该法律文件颁布于何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初期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部宪法的性质。
3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B.确立了新型国家架构
C.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法律依据D.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同法制、人治是对立的……“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材料二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指出材料一中“法治”的本质,材料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落实的?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思想?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的民主政治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5 . 制度建设是治国理政的主要方式,不同的历史文化影响着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管理体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管理体制也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管理体制及其职能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革命期间,在限制奴隶制度、扩展宗教信仰自由、扩大公民权和确立立宪政体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1791年所采用的联邦宪法是以分权原则为基础,也就是让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互相牵制和平衡,目的在于制止暴政。

——摘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954年宪法确立的政治制度,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的斗争经验的结果,…这个制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人民主原则,继承了中国历史传统中的有益成分,对外国政治制度中的长处亦有所借鉴。

——摘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国家管理体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87年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并指出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宪法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原则。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在“依法治国”方面迈出的关键一步是
A.1949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2020-10-01更新 | 131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指的是
A.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020-09-24更新 | 167次组卷 | 74卷引用:2016-2017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二上模拟一历史试卷
8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民主制度,也就是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已经建立
B.和平改造所有制的指导方针正式确立
C.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9 . “它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它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它”
A.增强了临时宪法的作用B.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开展
C.反映了基层民主的创新D.体现了多党合作的特点
2020-08-10更新 | 650次组卷 | 23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公布后,山东开展群众性的宣传活动。6月15日到9月上旬,有1336.5万余人听取宣传报告并参加讨论,共提出修改、补充意见达134332条。这反映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C.民众参政意识的高涨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