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图为我国1952年底~1956年底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这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标志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C.新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
2 . 据下表可知
表 1952—1956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
年份总计(亿元)城镇储蓄农户储蓄
合计(亿元)人均储蓄(元)合计(亿元)人均储蓄(元)
19528.68.611.9
195312.312.215.60.1
195415.914.317.41.60.3
195519.916.920.43.00.6
195626.722.424.34.30.8

A.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B.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
C.农村储蓄在总量上均高于城镇储蓄D.城乡居民储蓄总量有不同程度增加
2020-09-0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一中、樟树中学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创新班)试题
4 . 下表是1957—1962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对1957—1960年产量变化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大跃进”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2020-09-0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1953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推行统购统销政策,在农村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在城市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由经营粮食。这一政策
A.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进程
C.表明经济治理放弃市场机制D.标志计划经济体制正式建立
2020-09-0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49—1956年的过渡时期,在我国出现了公有制占主导地位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但到1956年底,其他经济成分被消灭,公有制成为唯一的经济基础。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一五”计划的实施
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2020-09-0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为1953年农事年画《试验新农具》。画面描绘了一群农民在地头学习使用新式农具的场景。这一作品
A.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B.赞颂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C.再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创作风格D.倡导了响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风尚
2020-09-0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上海一家机械厂工人徐贵说:“当时都说当家做主人。”以前只是拿钱走人,到了公私合营后,他开始真的把厂当成了家。据此可知
A.社会主义改造利于提高工人积极性B.归属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C.社会主义改造使人民实现当家做主D.公私合营后改变了企业的私有性质
2020-08-3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外国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9 . “三大改造”前后所有制结构对比,据图表信息可知我国
A.私有经济已不存在B.工业化目标已基本实现
C.社会经济不断发展D.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2020-08-2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2)
10 . 1953年,桓台苗氏企业集团的经理苗海南被邀请参加最高国务会议,当讨论一个重大问题时,他表示:“我经营的厂子走公私合营的道路,也可直接改为国营!”据此分析,此次会议上讨论的重大问题是
A.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B.商讨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20-08-2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历史卷 05(中国史范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