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1972年9月,中日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两国邦交实现正常化。对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A.中美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B.中苏关系正在得到改善
C.日本对华友好社团和人士的推动D.中国社会稳定,国力迅速增强
2020-02-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对下图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历史的雾”主要是指日本追随美国敌视中国
B.中日两国的关系坎坷曲折
C.中国海军舰艇访日实现了两国的军事互信
D.中日两国的关系迷雾重重无法改善
2020-02-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反映出
A.亚太地区的新秩序正在形成B.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C.第三世界联合斗争成果显著D.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2020-02-02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毛泽东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世界发表公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愿意同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10月3日,中国政府复照苏联政府,表示欢迎立即建立中苏两国的外交关系和互派大使。中苏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并在困难中有过相互支持。

中苏两国人民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继苏联之后,中国又与其他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熊志勇《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苏矛盾加深,直到边境上军事对抗。面对美苏争霸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新形势,毛泽东以联合求斗争的具体内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当苏联成为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毛泽东从国际斗争的现实出发……我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在国际舞台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摘编自刘光良<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1949~1976年)的内在逻辑透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所推行的外交原则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的主要表现。
5 . 符合1970-1979年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A.中国对外关系出现新局面B.“求同存异”外交方针正式提出
C.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6 . “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美国威胁,我们和苏联结盟。后来针对苏联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在“一条线”战略时期,中国
A.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B.实行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C.改善了与西方国家间的关系D.形成了“求同存异”的新思维
7 . 20世纪70年代中日双方签署了一份文件:“(一)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二)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该文件签署的根本原因是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日本对华友好团体的推动
C.符合中日两国的国家利益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8 .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这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打破了美国独霸地位
B.有利于亚太和平稳定,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
C.遏制了日本军国势力
D.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奠定了基础
2020-01-1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第五届测评活动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该时期的外交文件见证了这些突破。下列文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   ②《中美联合公报》
③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④《中日联合声明》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④①③
10 .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同源,有过友好交往,也有过战争厮杀。作为21世纪的大国,面向未来,中日关系将往何处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疏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杨奎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

——选编于《(1898)新政始基》


(1)材料一中的“役”与“战”是近代中国的哪一场战争。依据材料一分析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1940年以后,日本的实物、日用品、衣物等生活必需品被迫实行配给制。1941年,成人每人每天的粮食定量为330克。到1943年,这个定量也难以维持,不得不以杂粮掺食,蔬菜、鱼、肉十分匮乏。1945年7月,日本每人供应粮食定量仅有280克,其中尚有17.8%的杂谷、薯类等代用品。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伤亡人数在3500万以上,直接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达5000多亿美元。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教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二战中的地位。面对战争带来的后果,中国民众认为日本是加害者,而在日本民众看来。日本也是战争受害者,请就这种不同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三   2019年6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日本大阪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并会见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习近平强调,推动中日关系始终沿着和平、友好、合作的正确轨道持续向前发展。双方要深化经贸、投资、第三方市场、科技创新等广泛领域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日互利合作开辟了广阔天地,欢迎日方积极参与。双方要拉紧人文纽带,加强两国青少年交流,促进两国民众相知相亲。启动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希望日方恪守迄今共识和承诺,妥善处理好历史等敏感问题,共同维护东海和平稳定。

——摘自中国新闻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双方结束不正常状态,开启“和平、友好、合作”关系的标志,并简述中日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0-01-0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2019新中心五地068高中历史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