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占有较大比重的落后农业经济阻碍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毛泽东继承发展马克思农业科技思想,将农业科技进步明确为全党必须为之奋斗的伟大任务,农业科技现代化思想逐渐生成。他认为,首先必须实现农业的机械化。为此,组建了农业机械部和地方农业机械厅局,全国成立农业机械院校培养人才。他提出了“土洋并举”的循序渐进农业机械化实施方针,主张既要向社会主义国家学习,也要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粮食生产是农业科技发展的经济基础,毛泽东认识到粮食问题的解决是艰巨的,他提出要改善耕作环境与提高农业化学水平,特别强调重视化学肥料和防止土壤硬化问题,强调研发优良作物品种和多种农作物的结合生产的重要性。另外,还号召领导干部踏实学习农业知识,开展农民扫盲工作,强调要注重汲取农民实践经验,尊重农民首创精神。毛泽东对农业科技的重视使得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事业得以不断前进。

——摘编自张泽、刘友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农业科技现代化思想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与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农业科技现代化思想生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农业科技现代化思想的内容。
2024-03-24更新 | 3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五)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放战争爆发前后,英国与美国在对华政策上表现出较大差异。英国避免卷入国共内战,军事上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了规模有限的合作,并尝试与中共各层级领导人进行接触。中共方面愿意与英国建立联系,并将美英区别对待。1948年底,随着三大战役的进行,英国正式确立“一只脚踏入”的对华政策。渡江战役后,英国议会各党派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全国性政权将予以事实承认的共识。1949628日,《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中国共产党向外界表明,新中国是独立自主的国家,愿与世界各国在平等的前提下建立外交关系,中国不会在短时间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消灭资本主义。

······英国进一步明晰,中国“一边倒”政策也不意味着中国会成为苏联的“卫星国”,考虑在适当时刻承认新中国。19491014日,广州的解放,解放军兵临香港,这使得英国意识到应加快承认新中国的步伐。毛泽东对苏联的访问一定程度上促使英国在19501月承认新中国,同时推动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署。国民党当局最终没能阻止英国对新中国的承认,至此英国与国民党当局的关系基本走向破裂。之后,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瑞典、瑞士、挪威、丹麦等资本主义国家承认新中国,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得以稳定。到1970年代双方抓住机遇,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摘编自郭元博《1949年前后英国对中国共产党政策变化与国民党当局应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年前后英国对华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对华政策变化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英两国关系的变化。
2024-03-0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中国西北半壁曾有过辉煌,在海上丝绸之路兴盛以前,中国绿洲与中亚绿洲沿路商旅络绎不绝,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然而,唐宋以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南重北轻的格局,南方逐渐超过北方。1500年以后,随着东南和华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空间经济发展格局由南北框架逐渐转换为东西框架,西北草原丝绸之路的地缘优势丧失殆尽。近代以来,随着列强侵华的不断加深,中国沿海港口城市次第开放,近代的铁路和公路运输使得沿线城镇迅速发展起来的同时,改变了传统商品市场的格局和劳动力的地区分工,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畸形发展。20世纪30年代,新兴工业百分之七十以上集中于沿海各省,从战时经济学的视角观察,此种工业布局极不合理。

新中国成立初期,出于地缘政治风险和国家战备的考量,中央政府制定了偏向内陆的工业布局指导思想,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指出: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正是在这一工业布局指导思想的安排下,彼时国家投资明显向内陆倾斜。 1952~1978年间,内陆地区工业有了较大发展,其占全国工业产值的比重已由31.9%提升至40.1%。

改革开放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东部快、 东北和中西部慢的不平衡增长格局。针对区域发展差距带来的突出矛盾,中央政府适时提出了完善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解决地区差距继续扩大趋势的力度,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年)和东北振兴战略(2003年),加上最早提出的东部率先发展战略, 国家关于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初步形成,有望藉此塑造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摘编自冯建勇《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胡焕庸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空间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变历程,指出民国时期工业布局存在的隐患。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为了改善经济发展格局而做出的努力,谈谈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川古代交通闭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盆地内多山地、丘陵,将广袤的地域分隔成众多的小平坝(即小盆地),一平坝到另一平坝并不方便。四川人民为了消除空间阻隔,不断开拓交通路线。至两宋时期,由于都城都在四川东面,唯以长江水路为主体的峡路横贯东西,是四川与中央政府的唯一通途,成为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峡路是转输蜀布帛、粮草、川盐和纲马的重要漕运路线,也是军事上的重要通道。但峡路转输成本高昂,民困不支,且水路险恶,事故频发。

——据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等整理

材料二   为实现西南人民自清末以来40余年的愿望,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生人民政权的力量,成渝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正式开工修建。1952年7月1日,也即中国共产党成立31周年纪念日,新中国第一条由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材料零件全部为国产的成渝铁路在重庆、成都两地同时举行隆重的全线通车庆祝大会。它的建成,是中国筑路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摘编自俞荣根等《当代重庆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川古代交通状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渝铁路修建的历史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志士”和“民族英雄”形成了“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念,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最可爱的人”和“劳动模范”在新起点上组织带领人民群众保卫和建设国家,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各类英雄模范人物。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先锋”和“道德模范”坚持立足实践、从群众出发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方法全面复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脊梁”和“人民英雄”创新对英雄模范人物的认识定位,英雄模范是“千千万万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的代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


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就材料整体或局部自拟论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下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频率


——摘编自张颖、潘敬国《对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方针变化的计量分析——以《人民日报》为样本》

材料二   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时提出,“只要目标相同,我们也不损害你们,你们也不损害我们”,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希望你们跟欧洲、跟日本合作”,“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这就是联合美国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战略。毛泽东亲自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而美国尼克松政府也将对华政策从“遏制”调整为“接触”。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迎来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高潮。

——摘编自欧阳向英《大国外交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


(1)概括材料一图表中总结的《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变化情况,并做出合理解释。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人在从事商品经济过程中需要与外界不断地交流,因此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对外交往能力。一般说来,古希腊人对外交往能力越强,其理性越发达。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本身就是理性,普遍意义的知识即为普遍的理性。在教育上正是由于知识是理性的、普遍的真理,因而传授理性知识应成为教育教学的最高目的。公民的理性培养可以通过参与城邦的公共生活,如公民大会、公民法庭、剧院、市政广场等获得相关的教育和知识。

——据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等整理

材料二   “贞观五年,太宗数幸国学,遂增筑学舍千二百间……凡三千二百六十员。”加上各国各族派来的留学生,鼎盛时有8000多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主要学习内容是经史,学成可以去考明经、进士等科。另外三学是律学、书学、算学,学成可以去考明法、明字、明算等科。此外,京都尚有不归国子监统辖的崇玄学、医学等。其中的崇玄学为唐代特有的道举科培养人才,学习内容是老、庄列等子书。生徒进入官学的第一天起就在追求当官,即“学而优则仕”,时人称“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

——摘编自陈玄荣《唐代科举制的文化内涵初探》

材料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作为新中国全体人民的公德。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指出,为保证教育效果,劳动教育要与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政治思想教育紧密联系起来。这一时期的学校劳动教育始终秉持这一原则。1958年以后,各级各类学校均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从小学到大学,每一名学生均按要求参加了一定时间的劳动锻炼。教师通过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以及召开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发挥家长在劳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督促子女在家从事家庭劳动、进行自我服务劳动。而社会劳动教育主要借助于发扬“劳动光荣”的社会主义文化来实现。这一时期共开展了四次全国性质的劳动模范表彰大会,表彰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生产者上万人。

——摘编自李欢《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教育思想的显著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特征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京都官学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当时京都官学教育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加强劳动教育的基本经验,并结合所学分析当时加强劳动教育的历史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5年国民经济的恢复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但苏联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很低,且重工业基础薄弱、现有工厂设备陈旧落后、工业结构比例不协调。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国家通过压缩消费基金的比重、调整税收、发行公债、减少农业投入、推动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成为掌握现代化技术的人才和管理干部等方式为工业建设提供资金和人才。1929年,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已占据优势地位,占比达54.5%,1932年增加到70%,苏联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摘编自汤德森《苏联国家工业化的伟大实践及其经验教训》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因循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许多弊端逐渐暴露出来。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中国不能照搬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的道路,而应在大力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基础上去发展重工业。……要重视增产节约,“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我们要多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斯大林认为实现工业化的标准是工业产值在整个工农业总产值中占70%,毛泽东则提出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思想。毛泽东还提出了以人为本、集中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及工人群众、领导千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使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不断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实行企业民主管理。

——摘编自鲁碧华《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施国家工业化的特征,并简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实现工业化方面毛泽东不同于苏联的主张,并说明其成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工业化对我们的启示。
2023-08-14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第二模拟(全国甲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玉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9年9月,玉门解放,26岁的王进喜,从旧社会受尽苦难的奴隶成为新中国的主人。1950年玉门油矿招工,王进喜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1959年,王进喜赴京参加全国群英会,看到没油烧背着“煤气包”满街跑的公共汽车,才知道国家是如此需要石油,他说“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1960年2月,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王进喜怀着为国分忧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主动请缨。面对恶劣的条件,王进喜带领工友们日夜奋战在井场上,他甚至用自己的身体制服井喷事故,被誉为“铁人”。他刻苦钻研,带领工人们从实际需要出发搞技术革新,被大庆油田党委授予“工人工程师”的称号。他长期置疾病于不顾,坚持工作。1970年11月,王进喜不幸病逝。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

——摘编自亚文《王进喜: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铁人”王进喜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进喜“感动中国”的精神有哪些。
2023-08-14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第二模拟(全国甲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三线建设布局的重点项目

主要省份重点城市代表项目
重庆重庆市西南铝加工厂、重庆汽车制造厂、嘉陵摩托车厂
四川攀枝花市攀枝花钢铁厂、攀枝花矿务局
德阳市东方电机石,东方汽轮机厂、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
绵阳市国营780厂、国营783厂
泸州市泸州天然气化工石、长江起置机厂、长江液压件厂
广汉市火控雷达生产基地
贵州贵阳市贵州柴油机厂、永红机械厂
六盘水市六盘水煤炭工业基地、水城钢铁厂
安顺市歼击机生产基地
甘肃兰州市西北铝加工厂、西北铝合金厂
酒泉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酒泉钢铁集团
金昌市金川有色金属公司
天水市长城开关厂
宁夏银川市大河机床厂
石嘴山市贺兰山煤矿基地
云南昆明市云南包装厂、昆明平板玻璃厂
曲靖市云南维尼纶厂、蓝简汽车厂
青海西宁市青海华桑重型机床公司、青海柴油机厂
陕西宝鸡市秦川机械厂、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
汉中市运输机生产基地、汉江机床厂、汉江铸锻件厂
湖北十堰市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
河南洛阳市洛阳玻璃厂

——整理自梅兴无《三线建设:新中国的一座不朽丰碑》

材料二   一般来说,三线建设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70年代中期,以战备为目的、以国防经济建设为中心所进行的大规模工业、交通等基本建设。三线建设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到1980年年底,国家在三线地区建成了868个企业和研究机构,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一半,形成固定资产原值231亿元,大大改变了国防工业的布局。在此过程中,三线精神逐渐产生、形成,并在三线建设调整后得到延拓。根据毛泽东的思想,要使三线建设的企业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就要让其远离大中城市,分散布点,做到即使在打核战争的情况下,这些工厂和科研单位也打不烂,炸不垮,能继续坚持生产和科研,支援前线。出于战备和保密的需要,当时的三线企业都要“依山傍水扎大营”,建设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尤其是分布在中部和西南部广大山区,有的甚至分布在不通水电的不毛之地。

——摘编自王蕾《试述三线粉神的核心内容与现实意义——以攀枝花纲铁基地建设史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三线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线精神”的内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