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贡献,大都以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问一问,究竟他果是长此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振复兴吗?不的!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到这民族复活的动机了。

——李大钊《人种问题》(1924)

材料二   欲求抗战的最后胜利,欲求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实现,其在今天和将来,除应加强我们内部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外,别无方法与途径。这是挽救时局和复兴中华的关键。

——《新华日报》发刊词(1938)

材料三   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之后,“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

——摘编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

(1)解释材料一中民族复活的“动机”。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任务不同的原因。
(3)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根据材料四,简述这一历史逻辑的史实依据。
2023-07-17更新 | 2949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表格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对西方人及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   

A对外国人的称呼变化B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
时间称呼时间文件称呼
鸦片战争之前“夷”晚明《职方外纪》“以西把尼(西班牙)东北为拂郎察(法国)。”
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初期“鬼子”晚清《圆明园失宝叹》将法国与俄罗斯分别称为“佛狼西”与“罗刹国”
民国初年和新中国初期“外国佬”1901《过渡时代论》顺流而渡者,其英吉利耶? 乱流而渡者,其法兰西耶? 方舟联队而渡者,其德意志、意大利、瑞士耶? 攘臂冯河而渡者,其美利坚、匈牙利耶?”
改革开放后“老外”;信息时代网称“歪果仁”

——据《从中国对西方人与国家称呼的变化》整理

提炼材料中关于“中国对西方人称呼的变化”或“中国人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的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围绕材料中的A类或B类材料展开分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7-14更新 | 264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四十多年前,人们如果想要吃一顿肉,那是要到过年或其他什么重大的节日才能吃到,而且需要凭粮票供应。如今,人们顿顿吃肉已是不在话下。这一变化得益于(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世界各国联系的加强
C.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D.经济全球化顺利推进
4 .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下列讲话和谈话,引领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这些言论所涉及的历史进程,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
②“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④“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①④②③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③①④②
2023-05-30更新 | 474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作为展现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舞台,《人民日报》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报道中国正在发生的变革。下面是1949年—2021年《人民日报》部分元旦头版头条文章。见下表

1949年至2021年人民日报部分元旦头版文章目录   

年份文章
1949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
1950社论《完成胜利,巩固胜利》
1953社论《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
1954社论《一起为了实现国家的总路线》
1956社论《为全面的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
1961社论《团结一致,依靠群众,争取世界和平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
1967社论《把无产阶级大革命进行到底》
1978社论《光明的中国》
1979《告台湾同胞书》和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1981社论《在安定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调整的巨大任务》
1986万里发表《总结经验坚持改革》
1998元旦致辞《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
2001江泽民致辞《共同创造美好的新世纪》
2004胡锦涛发表新年致辞《创造世界和平繁荣的美好明天》
2021发表《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21年新年贺词》

——党史党建研究

阅读材料,从《人民日报》元旦头条文章中任选两篇,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清晰,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85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劳动者的素质”这一综合性较强的概念被提出来,并逐步取代改革开放初期的“科学文化知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表述。这一变化表明中国教育事业(     

A.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B.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
C.逐步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D.促进了科技快速进步
2023-05-28更新 | 219次组卷 | 1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64年50多个少数民族中的44个民族尚未离开传统聚居区。20世纪90年代,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到东部城市。到2000年,有28个民族遍布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少数民族在全国分布范围显著扩大。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三线建设改善了工业布局
2023-05-26更新 | 374次组卷 | 1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振兴中华”读书活动

20世纪80年代,上海市开展了以“振兴中华”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在中央的肯定与号召下,这一活动迅速在全国各地区、各单位开展起来。图为1983年上海市读书活动的推荐书目。

   

根据材料,对“振兴中华”读书活动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张海迪幼年因病瘫痪,15岁时她开始自学医术,不仅给自己治病,还为上万人次的乡亲提供服务。张海迪还自学英语等三门外语,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外文小说。她的事迹激励了千千万万的年轻人,被誉为“中国的保尔 ·柯察金”、“80年代的新雷锋”。张海迪的事迹(     
A.弘扬了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B.彰显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风貌
C.体现了以德治国方略的落实D.提供了推进改革开放的精神动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三省、唐山和天津等地视察时强调“我们的体制不适应现代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要求”“我们关起门来不行”“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关键还是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史称“北方谈话”。这一谈话(     
A.反思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B.发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之先声
C.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D.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