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83年,新华社发表《服装样式宜解放》的评论,称服装应该解放些,提倡男同志穿西服、两用衫,女同志穿旗袍、西装裙子,服装款式要大方,富有民族特色,符合中国人的习惯。这一评论体现了当时(     
A.服装样式变迁成为社会共识B.市场经济推动服装潮流变化
C.思想解放仍有待进一步深入D.服装工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发出通知提倡在新闻宣传以“勤劳致富”代替“劳动致富”。至此中国社会的舆论宣传“致富”的途径和方式不再限于“体力劳动”,并扩展到“体力劳动以外的技能、经验、经营管理”等方面。这一变化表明(  )
A.改革实践不断对理论提出要求B.革命观念依然在束缚经济发展
C.多样化的生产分配方式逐步确立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思想解放
2024-01-15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83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走向未来丛书”,内容涉及国内外经济、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科学、社会学等领域,由一批当时国内社会科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参与编写与翻译,上市后迅速一售而空,一年后再版增印发行。该丛书的出版(       
A.释放了对外开放的政策信号B.得益于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
C.呼应了思想解放的时代浪潮D.反映出科教兴国已成为共识
2023-12-28更新 | 26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上学期一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1912年,被警察剪辫子的山西农民21947年,抢购黄金的上海市民
350年代末,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41977年冬,参加高考的考生
照片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生命温度的媒介。围绕“历史中的人”,提取以上一到两幅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14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80年12月11日,19岁的温州姑娘章华妹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了一份特殊的营业执照一一工商证字第10101号,这是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她本人则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工商个体户”。这反映了当时(     
A.思想观念得到解放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工业结构发生转变D.青年成为改革创新的主力军
6 .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其中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023高一下·四川·学业考试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1021日)

材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628日)

材料三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的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410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征精神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永恒魅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2023-09-16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适应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8 . 改革开放45周年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     
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1987年中共十三大
C.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D.1997年中共十五大
9 . 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这表明邓小平(       
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为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随后对食用植物油、棉花、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它们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
2023-07-2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太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