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先秦时期的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礼》中记载“大司徒”负责实行荒政和救济孤寡等;“遗人”具体负责日常及灾荒时的救济与施舍;《周礼•地官司徒》中记载了“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十有二曰除盗贼”等荒政措施.还规定了“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购(救济)”的救助措施;在为齐宣王解说周文王如何治理国家时.孟子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强调“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墨子主张通过利他和利我从而达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世界。

(1)根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说明先秦时期社会保障思想的特点。
2023-05-21更新 | 294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01年,清政府谕令自1902年起各省科举要考试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和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并存的发展特征
2022-12-23更新 | 217次组卷 | 6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2022年人民币在SDR 的权重被提升至第三位,至2023年3月,法国、俄罗斯和巴西等70多个国家将人民币加入外汇储备篮子。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人民币在金融体系中地位不断上升 ②世界贸易金融市场开始形成
③中国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④世界金融体系改革得到推进
A.②④B.①④C.③④D.②③
2024-05-13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趋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
①从秦汉到晚清人均粮食占有量逐渐下降
②生产技术进步影响隋唐至宋元粮食供求
③高产作物使明至清前期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
④赋税制度变革影响了清前期人均粮食占有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对如图所示的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A.经济重心南移B.农业生产恢复
C.社会分工扩大D.民族交融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是1915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四周年暨中华民国国庆日,《新闻报》刊登的马星驰的漫画《国庆之回顾》。图中描绘了中华民国国旗从树立到摇撼,再到被收起来的过程。下列项中,对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A.武昌起义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内乱”指的是军阀混战与割据
C.“今年”发生了二次革命D.在此期间,民主政治遭到了破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近代国际体系自发端以来,从西方渐次向东方推进,不断容纳新独立的国家,从主权国家投射出近代国际体系,最终演化成具有环球史意义的世界秩序,其演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选项中,对该图解读合理的是(     

A.尊重国家主权与独立是近现代国际体系的基本原则
B.维也纳体系开创了“大国一致”的国际体系的先例
C.凡尔赛体系形成了具有环球史意义的世界秩序
D.维护当今世界秩序的前提是尊重西方国际体系
8 . 如表是中古西欧主要法律的汇总,表明(     
法律类型法律解读
教会法是一种与宗教生活紧密相关的神权法
封建法是关于封建领主和封臣之间关系以及依附土地占有关系的法律体系
王室法是一种王国普遍适用的普通法
庄园法是调整封建庄园内部庄园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农业生产关系的法律
城市法是关于城市基本制度和市民生活的法律
商人法是在11世纪、12世纪的城市自治运动中形成的
A.法律呈现多元化的特征B.封建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
C.法律促进世俗权力强化D.教会法是其他法律的纲领
9 . 民族交融

材料

夏、商、周时期以中原为中心,原夏、商、周三族互相融合,逐步形成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
春秋战国时期夏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吸收与融合,逐渐育成了汉民族的实体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中原地区实现统一的同时,北方游牧区也出现了匈奴人的大一统局面,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实体进一步的完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接受汉文化,民族出现大杂居、大融合,汉族成为了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核心
隋唐时期统治阶级中有不少各民族的混血,这决定了统治者对待少数民族更为包容开放……唐朝实际上是各民族参予的政权,出现了“四夷宾服”的盛世。
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大迁徙、大融合,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发展,加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统一性
元朝空前的统一,打破了分裂割据时期的此疆彼界,将各民族置于一个大熔炉中,促进了各民族的大交流、大融合……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
明、清时期社会上层各族间的通婚已经通行,而且大量汉化,各民族的交融进一步深入,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
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上述表格内容进行解读。
2023-01-13更新 | 48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有学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替代品,这一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一个整体,并使之有了某种秩序,即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对该学者观点解读合理的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B.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C.创新了国家管理模式D.推动了契约精神的萌发
2023-06-06更新 | 225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