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各民族间不断融合交流,促成了我国多元一体的政治和文化格局。下表反映了古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春秋

随着铁农具普遍使用,交通发达,城市的繁荣,华夏民族共同经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于是出现了“四海之内若一家”“天下定于一”的共同心理。

秦汉

皇朝各种有利于统一的措施,以及秦汉时期所宣扬的大一统思想,各民族联系加强,国家的统一局面发展了。

唐朝

在唐朝前期,政治统一,国力强盛,统治者开明有为,高度的物质文明和发达的精神文化增强了周边各族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格局无论是在空间广度,还是社会深度都超越以往任何一代。唐太宗对周边族群采取的开明亲善政策,使唐出现了“胡、越一家”这种自古未有的和谐局面。

清朝

在清朝统治下,出现了康乾盛世,奠定了作为近代民族国家的版图。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整体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结合表格中的历史信息,用相关史实阐述上述朝代(时期)是如何推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
2020-10-21更新 | 331次组卷 | 3卷引用:【新东方】浙江省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浙南名校联盟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历史学科试题
2 . 民族主义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十年战争重新塑造了欧洲的形象,教皇的权力和大一统局面不再……在民族国家崛起的过程中,一批以民族为基础的近代意义上的国家相继巩固了自己在欧洲的地位,他们不再崇拜神权,而是更为实际地追求本国的领土、资源、财富等现实利益……由此形成的国际体系也顺应了工商时代的要求,是近代国际政治体系的开端。

——整理自黄宇蓝《论三十年战争中欧洲各国国家利益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

19世纪历史事件
1822年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独立之后的巴西仍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1882年埃及在反对英国的侵略中,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后抵抗失败,英国占领埃及。
1896年1894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领导人民抗意斗争,1896年取得独立。

材料三   由于日本侵略战争的刺激,战时中国的民族战争宣传和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开展。南京国民政府在开放民众宣传方面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和中共在敌后开展根据地的过程相应,抗战教育在各个地区、各个层面展开,根据地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民族生存和民族意识不断推展的过程。……浴血奋战让中国拥有了自184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战争开始的时候,中国还受制于治外法权和帝国主义。如今,中国第一次重获全面的独立。另外,中国现在还是“四巨头”之一,是新成立的联合国组织永久且核心的角色。

——摘编自《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三十年战争后欧洲形象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由此形成的国际体系的名称,并说明它成为“近代国际政治体系的开端”的理由。
(2)“小事件大历史”,请参照示例任选两例补充表格,并用一句话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进步潮流。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拥有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的表现。
2023-09-26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崇化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作为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的重要历史时期,宋朝一直广受关注。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1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1)依据材料一归纳表格中数据反映的历史信息,据此并结合所学,指出宋朝出现的经济现象并简述其政治成因。

材料二   宋朝时期,贫富差距扩大使得贫困问题凸显。政府根据居民财产状况界定,乡村拥有土地不足20亩或产业不足20亩等值的为“贫民”,以此为标准对乡村贫民的租赋、差役减免,对城市贫民的免役钱、房租减免;建立义仓等济贫仓储,养济院等济贫机构,安济坊、施药局等医疗救助和丧葬福利机构等。上述措施,大都以法律法规为基础,形成系列性的济贫法规。政府也鼓励精英和富民参与救济,颁布“安恤法”,对“鳏寡孤独、贫穷老疾”,令近亲、乡里养恤;出台“义仓法”,强制中上等税户交纳赈济贫民。

——摘编自张文、康文籍《贫困认知与宋朝社会保障的逻辑转变》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政府施行社会救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具体说明宋朝开始社会救济的新变化?
2023-06-06更新 | 36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仿真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面是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和对外美元债务的部分信息(单位:亿美元)。根据表格可知(     
年份世界官方黄金持有量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美国尚未偿付的外国银行债务
195133522989
1968387109385
A.美国经济因“滞胀”而疲软B.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危机
C.国家宏观调控陷入失灵状态D.国际金本位体制走向瓦解
5 . 民族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域是指今天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地区,包括今天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地。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对西域影响最大的时期之一,在汉武帝的统治下,中国开始向西方扩张,并逐步将西域地区纳入自己的疆域之中。汉武帝时期的扩张始于公元前138年,当时汉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中亚的道路,并且与部分西域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开始了对西域的控制和开发之路。随后,汉朝在西域地区设立了都护府,成为对西域的实际管辖机构。

——摘编自《中国古代对西域的经营方略》

材料二   中国部分王朝的边疆治理简表

时期管理体系边疆防御民族政策
唐朝唐朝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和    其长官由各民族首领担任,上统于中央政府确立军镇屯戍制度采取武力讨伐方式,但以怀柔、招抚为主,故册封、和亲为历朝之最
明朝在中央设置礼部、鸿胪寺和 ,作为管理民族事务的三大机构重修长城,设九边重镇册封各地民族首领,由各族酋长世袭卫所、土司职务,重视茶马贸易、马市等经济交流
清朝前期在中央设立 ,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西北设伊犁将军;乌鲁木齐设都统;东北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等制定笼络政策,如封爵、联姻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朝时期经营西域的主要举措,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其历史意义。
(2)依次写出材料二表格中唐、明、清三朝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主题,概括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国古代货币形态的演变

材料一   中国实行着有别于欧洲和西亚、印度的货币系统。其特点长期以铜钱为主要货币,这是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中国古代货币形制和币材也在不断变动,货币经济也起伏波动。

——黄纯艳《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十八讲》

材料二   中国古代各时期主要货币形态变化简表

阶段1 秦朝至隋朝
秦朝统一全国货币,通行半两钱。汉武帝时开始发行五铢钱,并且禁止私人和地方郡国铸造,中央政府完全掌握了铸币权。五铢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因而经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朝长期使用,是古代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钱币。
阶段2 唐朝
唐朝开元通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汉以来的五铢钱是计重钱体制,开元通宝不标重量,淡化本身价值,加强符号化特征,由重量货币发展到名义货币,是一个进步。开元通宝钱最早对铜钱成分配比加以制度化,有利于铸钱质量的提高。开元通宝“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成为后世铸造铜钱的规范。
阶段3 宋朝至明朝
宋元时期纸币大量流通,形成纸币和铜钱共同使用的局面。纸币自身无价值而法定价值大,能够适应大宗交易和大额支付需求。但宋朝和元朝政府往往利用滥发纸币搜刮百姓,弥补财政亏空。明朝初年力图恢复纸币制度,但是发行量过大,纸币不断贬值。纸币制度最终名存实亡。
阶段4 明朝和清朝(1840年前)
明中期以后,白银成为最重要的货币。白银作为贵金属自身有很高的价值,“大额用银,小额用钱”,形成银钱并用体制。以白银为主要货币可以避免封建政府操纵货币搜刮人民。白银货币化改变了支付手段,提高了结算效率,推动了商品生产和商品大规模流通。但是,白银过度依赖进口也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特点。
(2)从材料二表格中选择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必须前后相继),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货币的变化及其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项目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
时间1950195219581982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扩大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一大二公”)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实质社会主义革命超越生产力水平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小农)

材料二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步,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和肥西县成为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的策源地。根据邓小平的讲话精神,中共中央于1980年召开座谈会,形成《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纪要。随着文件精神的贯彻执行,以“双包”著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向前发展,到19826月,全国实行这一制度的生产队达到71.9%。

——摘编自杨凤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


(1)请为材料一的表格拟定一个合适的名称,并将表格中的空缺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农村改革的特点,并说明这场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3-01-04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以下是唐代宰相出身变化表(注:门荫,指门阀士族阶层凭借门第获得官职。)该表格反映了(     
唐德宗(公元779-805年)唐宪宗(公元805-820年)唐文宗(公元826-840年)唐宣宗(公元846-859年)
门荫入仕者10人4人3人1人
进士入仕者13人17人19人20人
A.科举制度影响社会阶层变动B.宰相执政能力显著提高
C.分散相权适应专制统治需要D.官吏选拔渐趋公平透明
9 . 有同学通过表格整理了“元朝政府的组织机构”,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表格有几处错误
序号机构职能、性质
中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只行使草拟、颁发诏令的职能
枢密院掌管全国军政事务
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军民政教事务的地方官署
行中书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下设路、州、县

A.1处B.2处C.3处D.4处
10 . 社会治理尤其是基层治理,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尔等慎思吾言,毋忽!若有难改之恶……须先期阴与之言,使当自首。 若不能改,然后纠而书之;又不能改,然后白之官;又不能改,同约之人执送之官,明正其罪;势不能执,戮力协谋官府请兵灭之……通约之人,凡有危疑难处之事,皆须约长会同约之人与之裁处区画,必当于理济于事而后已。……父母丧葬,衣衾棺椁,但尽诚孝,称家有无而行。 此外或大作佛事,或盛设宴乐,倾家费财,俱于死者无益。 约长等其各省谕约内之人,一遵礼制。

——摘编自王守仁《南赣乡约》

材料二   下表所示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早期(1837—1880 年)财政收 支情况。

财政收入方面

财政支出方面

①由于关税的下降和1853 年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英国政府重新开征所得税,随着政府开支上升,19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所得税变得无可撼动

②1870年,英国通过教育法,建立小学制度,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税收

①以宪章运动为代表的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发起的大量运动导致了英国政治权力的变化。1834 年,议会通过了济贫法,规定以工资补助的方式进行救济,救济的管理由中央政府集中实行

②1848年,英国实行公共卫生法,目的是通过对中央机构卫生总署的监督,强制地方和个人实行公共卫生标准

—摘编自韩玲慧《英国财政税收制度的演变:1597 年至今》

材料三   20 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 1997 年年底,全国共有91 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 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最能体现王守仁心学思想的一句话,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建立的基层民众自我管理机制。
(2)根据材料一、二、三,围绕“社会治理”这一主题自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达成文。)
2024-01-1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研修教研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