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唐睿宗在地方设都督府以“纠察所管州刺史以下官人普恶”,不久又将其罢撤,于公元711年改设十道按察使。另据杜佑《通典》记载:“至景云二年,改置按察使,道各一人。开元十年省,十七年复置。”这反映当时(     
A.君主权力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B.中央与地方在权力方面反复争夺
C.地方监察权力的执行存在障碍D.君主重视地方吏治与社会的稳定
2 . 下表为明代史书中关于法制建设的相关记载。这反映了明代(     

记载

文献

至正十八年(1358年)三月,明太祖说:“治新国用轻典,刑得其当,则民无冤抑。若执而不通,非合时宜也。”《明太祖宝训·恤刑》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明太祖说:“立法贵在简当,使言直理明,人人易晓。……夫纲密则水无大鱼,法密则国无全民。”《明太祖宝训·恤刑》
洪武四年(1371年)三月,明太祖说“元以宽失天下,联救之以猛”,刘基回答“霜雪之后,必有阳春。今国威已立,宜少济以宽大”。《明通鉴》
A.重典治吏成为君臣共识B.时局变化影响立法精神
C.法律建设旨在整顿吏治D.社会治理水平逐步提高
3 . 睡虎地秦简记载,父亲控诉亲子“不孝”,可以请求政府将其杀死或断足流放,政府会予以照办。同时,法律规定父亲私拿亲子财物的行为属于家事领域,会被当作无罪来处理。这说明,秦朝(     
A.注重宗法伦理B.刑罚制度严苛C.社会秩序混乱D.基层管理严密
2022-09-12更新 | 1591次组卷 | 3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君臣朝参制度,亦称“朝会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决策议事制度之一。《周礼·秋官·朝士》记录了天子的“三朝”之制,即进行朝参的地点有三个,但对“三朝”的具体位置、朝参的内容和时间以及朝参的官员范围等均无详细说明。汉初,汉高祖一度将秦代繁缛的朝参“仪法”全部废除,出现了“群臣饮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的现象。不久,高祖开始按儒生制定的“仪法”接受百官朝贺。《汉书·宣帝纪》记载:“(宣帝)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东汉、魏晋南北朝和隋朝时期,朝贺礼仪和“五日一听事”之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和补充。根据唐代文献资料可知,唐代君臣朝参制度大体分为外朝听政、朔望朝参和常朝等三种不同形式,并不断发展变化。

——摘编自杨希义《唐代君臣朝参制度初探》

材料二   130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因同教皇卜尼法八世发生冲突,首次召开三级会议,参加会议的三个等级分别是僧侣、贵族和第三等级(市民代表),这标志着法国历史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三级会议开始只是等级代表会议,不是立法机关,它的职能是听取国王的决定;三级会议也不是常设机构,是应国王要求召开的,由国王决定开会的时间、地点、代表人数和选举方式。国王吸收三个等级的人士加入到国家决策里来,使国王决策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后来,三级会议在某些时刻也起到了限制王权的作用,比如太子查理在135711月到13582月就被迫同意以下条件:定期召开三级会议并听取治国意见;会议每年召开2-3次;征税必须得到三级会议的同意;三级会议有权任命国王的顾问;等等。

——摘编自吕俊《三级会议与法国封建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周代至唐代朝参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周代至唐代朝参制度和中世纪后期法国等级君主制的共同影响,并指出二者的内在差异。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宋代开始的保甲制度,建立了严密的治安网,按照《宋史·兵志·保甲》记载:“畿内之民,十家为一保,选主户有干力者一人为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选一人为大保长。十大保为一都保,选为众所服者为保正。”除了将所有的人户按照一定数额进行编排之外,更重要的是实行伍保法连坐制:“同保犯强盗,杀人、放火、强奸、略人、传习妖教、蛊毒,知而不告,依律伍保法。”如此则保内之人相互制约,互相监督。保甲制成为中央控制基层社会最主要的工具,但基本停留在税收和治安两个关键领域,其他诸如公益活动、社会救助、水利设施等地方公共事务,则主要依托基层社会力量来完成。

体制内外的官员与士绅亦长期在乡里民间践行着恢复“三代圣王之治”的乡治格局的尝试,北宋吕大钧创办《吕氏乡约》,形成了一个以道德修养为主要目标的理性化的基层自治组织。之后逐渐德润乡里、化民成俗,使蓝田民风日渐淳朴,甚至引导整个关中民风为之一变。南宋以后,朱熹亲自修改其条目撰成《增损吕氏乡约》。

——摘编自杨国安《古代基层社会如何治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积极作用。
2022-10-12更新 | 465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据史料记载,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的征兵征粮经常达不到定额,民众对官府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在秦国新法实施之后,秦国百姓踊跃参军入伍,登记入伍的场所常常挤满了人。这一变化主要缘于“新法”中的(     
A.重农抑商B.废除特权C.奖励耕战D.厉行法治
2022高三上·海南·学业考试
7 . 《汉书》记载“开国承家,有法有制”,认为国家应关注礼制和法律。唐代有士人说:“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宋代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到了明清,乡约与法律逐渐合流。这些治理方式旨在(     
A.推诚辅君,效功百姓B.灭私徇公,坚守直道
C.守道与德,思退刑罚D.威制天下,以案刑狱
2022-09-11更新 | 4473次组卷 | 42卷引用:海南省2022年9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史料记载,唐朝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同时由皇帝临时加以名号的其他官员也成为宰相,唐中宗时,居然出现同时有10多个宰相共秉朝政的局面。这一现象
A.瓦解了三省制度B.强化了君主专制
C.提高了行政效率D.有利于科学决策
2022-06-25更新 | 226次组卷 | 16卷引用:海南省乐东思源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史记集解》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人们以金玉为印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2022-04-17更新 | 600次组卷 | 9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据《宋史·职官三》记载:宋代,“凡命官,随所隶迁,以其职事具注于历(也称历纸,用于记录官员履历或功过),给之于其属州若司,岁书其功过。应升迁授者,验历按法而叙进之”。此记述可用来说明,宋代
A.皇权专制统治空前加强B.官员升迁受到了严格限制
C.地方官员追求任职政绩D.官员考核实现档案化管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