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历尽风雨,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早在8月,……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



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这个突出特点是什么?新中国“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原因。
(3)材料三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对中美关系有何重要意义?除此之外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又取得哪些重大突破?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行政区划与唐无大差异,而行政组织与运用则大有不同。盖宋室君臣鉴于唐末、五代藩镇权重,故对于地方行政采取绝对控制政策。其方法:最高级地方行政区划之路,不置元首性之长官,而以帅、漕、宪、仓诸司,分掌众务,不相统属,互相牵制不能自专。上自诸路使司,下至县知事,皆以中央文官权充,以便中央直接控制。犹惧知事官权太专,又置通判,以资牵制与监视。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材料二:宋太祖鉴于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造成以黄巢为代表的落第进士起兵反叛的历史教训,对前朝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首先是取士不讲门第,凡是粗具文墨的士人,不问贫富和出身,皆可应举。其次是废除公荐,以剥夺大地主、大官僚攫取科名的特权。还严密科举条制,考官实行锁宿和回避制,试卷实行封弥和誊录制,士人在科举中的黜落与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摘编自何忠礼《略论北宋前期的制度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制的特点,并分析宋代科举制发展的原因。
2023-07-31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延安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今日中国应用发展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审视人类各种不同的文明模式。”

材料一:中国的传统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

——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

材料二:雅典模式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撤战争史》

材料三:英美模式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改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依据探究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总结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
(2)依据探究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雅典民主的特点。
(3)依据探究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
(4)“光荣革命”创造的完美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5)依据探究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指什么?
(6)根据所学知识,为了克服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美国在政治制度上做出了哪些重大创新和改变?
2021-10-26更新 | 99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邦联条例》和1787年宪法内容比较表

《邦联条例》1787年宪法
立法机构组织一院制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
立法机构成员的构成与产生每邦在国会的代表2~7人;各邦立法机构按年度指派代表。每州2名参议员,由各州州议会选举产生;各州选民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众议院。
行政首脑合众国总统
征税权以及征税方式诸邦有征收税金,向其他邦征收关税的权力。国会有权规定并征收税金、关税、输入税和货物税;征税法案应首先在众议院提出。
批准生效交给诸邦的立法机构审议,如果同意,授权他们在国会的代表批准。经9个州制宪会议批准,即足以使本宪法在各批准州成立。

—摘编自(美)米尔奇斯等《美国总统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邦联制相比联邦制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确立联邦制的意义。

2016-11-27更新 | 1575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共从诞生时起,就非常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共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年制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尤其“文革”时期,宪法受破坏。新时期,1982年宪法首次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

——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人追求宪政历程的特点。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妾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由此类推形成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监视他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该制度在今天有哪些表现和哪些积极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点和进步意义?
(3)材料中所述的"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反映的是哪两对基本矛盾?这两队矛盾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022-02-1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秦朝政治结构示意图



(1)秦朝所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哪几个部分?
(2)在中央机构中,图中的A处应填什么?他的职责是什么?
(3)在地方行政机构中,图中B处应是哪一级行政机构?试分析秦朝地方行政机构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     下图是唐朝中央官制结构示意图



(4)材料二示意图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北美殖民地,议会是在殖民过程中由各个殖民点(城镇)选出的代表组成的,代表名额一般是公平分配的,因此,人们普遍相信,议会议员首先是他那个地区的人民选到议会里的“代理人”,而不是代表某种更广泛利益的独自思考的“政治家”。因此,人民是现实地选举了代表,代表也是现实地代表当地选民的观点。这就是所谓“现实代表制。

——摘编自谭君久《当代各国政治体制——美国》

材料二   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摘编自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三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总统统率武装部队。总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

——摘编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美殖民地议会组成的特点。材料中的“现实代表制”反映了什么问题?
(2)分析材料二,归纳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及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德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在选举形式上的不同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朝的行省代表中央政府分驭各地,因此具有地方最高官府与朝廷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在职能和权力行使方面,行省具有替中央收权,同时兼为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性质,在行政、军事、司法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行省权力大而不专,凡钱粮、军事、屯种、漕运诸要事,行省无不领之,对防止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使命被削弱,以及行省向地方割据势力演化有积极的意义。行省制度既非中原王朝的传统制度,也并非蒙古汗国的旧制,而兼有蒙古法与汉地监察传统的因素。行省制度实现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组合较合理的结构……元朝在边疆地区广泛设治,统治较为全面和深入,并积极发展经济和开发资源,均取得明显的成效。

材料二:清朝的治边方略大致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大权集中、小权分散,正确处理中央与边疆政府的关系,使之各得其所。二是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根据边疆蛮夷的特点分别施治,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三是对边疆蛮夷的上层人物加强控制,先是“众建而分其势”,使上层人物相互制约和牵制;其次是厚待边疆蛮夷上层人物,在待遇、名位和礼遇方面予以体现。清朝上层还与蒙古王公贵族长期联姻,既从蒙古王公家族中选择后妃,也把公主下嫁给蒙古王公,有效地增进了蒙古游牧势力的向心力。四是大胆进行改革,积极完善边疆治理制度……通过上述治边方略,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卓有成效。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行省制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简述清朝边疆治理卓有成效的原因。
2023-03-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御史台总管全国监察,内设台院、殿院和察院。一台三院分别管理内部事务、监察中央与地方百官,甚至设狱、审判。特别是对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监察加强,御史有权列席尚书省会议,“监其过谬”。对州县二级地方行政组织则采取分为“十道”监察区为主的巡视监察。御史大夫“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台院)侍御史主要掌纠举百僚及入阁承诏、知、推、弹、杂事;(殿院)殿中侍御史掌殿廷供奉之仪,检查朝班时百官之仪态行履;(察院)监察御史“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大府出纳皆领焉”。

——摘编自李孔怀《汉唐明三代行政监察体制比较》

材料二 唐代御史台三院职能向察院的集中自宋朝开始、元朝完成。明初的御史台已成为察院的代名词。1382年,朱元璋罢御史台,置都察院(即大察院,有总览都察之意),负责察纠京城内外百官。另创设六科给事中制度,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既强化了对六部的监察,也适度分割了都察院的职权。清初承袭明制,都察院和六科机构分置;1723年,雍正帝将六科“始隶都察院”,至此,中央监察系统合而为一。

——摘编自谢文乐《民国时期国家监察院与中国传统监察制度的比较研究》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设立监察机关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加强政权建设,广泛吸引群众监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事业。1951年政务院公布的《各级人民政府人民监察委员会设置监察通讯员试行通则》规定,在各级政府内广泛聘请人民监察通讯员,以“密切联系人民,加强监察工作”,其任务是“调查政府机关、企业部门及其公务人员的违法失职、作风不良、损害国家或人民利益等情况,向监委作通讯报告;征集群众对政府政策、法令、设施的意见,向监委作通讯报告;宣传监察制度的意义及其作用”等。

——摘编自刘晓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演进趋势及改革目标》


(1)根据材料一,概述唐代监察系统的职能分工及其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监察系统的主要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简要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