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3 道试题

1 . 材料一   “大一统”理念是贯穿中国历代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主线之一,更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摘编自《汉书》《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举措,并指出元朝疆域的特点及制度创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举措。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2023-07-04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滨海实验中学、一百中学、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中学、同仁市第一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民族班)
2 .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2023-07-02更新 | 998次组卷 | 158卷引用: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
3 . 据统计,春秋战国时,236名君主中异常退位68人(28. 4%),平均在位时间18.42年。秦至清348位皇帝中异常退位的皇帝高达155位(44%),平均在位时间只有12年。这一现象反映了(     
A.血缘宗法关系利于社会稳定B.官僚体制社会治理效能有限
C.最高统治权的争夺愈演愈烈D.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本质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1979—1990年),英国政府通过对文官的“通才”选拔中可能存在“专业缺位”的问题进行改革,要求文官在具备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于是“专业性”逐渐成为对文官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据此可知,这场改革(     
A.不利于政府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B.顺应了工业革命后改革官制需求
C.奠定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基本框架D.促进了英国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2023-06-28更新 | 400次组卷 | 30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1378年,朱元璋命吏部甄别地方上来京的官员,“察其言行功能,第为三等,称职而无过者为上,赐坐而宴;有过而称职者为中,宴而不坐;有过而不称职者为下,不预宴,序立于门,宴者出,然后退。”该史料可用于探究明代(     
A.京察制度B.中央监察体制C.殿试制度D.朝觐考察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光绪年间,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薛福成感慨,“强盛之国,事事欲轶(超越)乎公法,而人或勉以公法绳之”;“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未必以公法待之”。这突出反映了(     
A.公法在外交实践中形同虚设B.摆脱公法束缚符合弱国利益
C.对外交往深化对自强的认知D.晚清士人对西方的高度推崇
2023-06-21更新 | 4357次组卷 | 27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7 . 1937年之前,国民政府对于经过考试拟录用的公务人员,对其有无工作经历和选派学习的标准非常严格。之后,国民政府考试院变通考试原则与考试方法,简化考试程序,增加录取人数,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文官培训层次和水平也呈现出高级化的趋势。国民政府的这一变化(     
A.具有较强的党派性和政治性
B.体现了中西方官制结合的特点
C.说明文官晋升机制较为完善
D.顺应了民族战争对人才的需要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层级是行政区划与地方政府组织体系的基础。通观中国自秦朝以降的两千多年变化过程,可将地方行政层级归纳为三个层次,即县级政区、统县政区与高层政区(其特征如下表所示)。

层级特征
县级政区
(基层政区)
皇帝直接任命的地方官员到这一层为止,(“县官”被基层社会用来作为皇帝或政府的代称)。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幅员、数目与名称方面较其他层级变化起伏最小。
统县政区
(也称郡级政区)
直接管辖县的政区,如秦汉时期的郡,隋唐五代宋辽金时期的州,元代的路、府、州,明清时期的府,民国初年的道等。
高层政区不直接辖县的政区,在中国古代史上多作为统县政区的上一级政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为州,在唐宋时期的代表为道、路,在元明清则为省。

——摘编自周振鹤《中央与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上)——两千年地方政府层级变迁的分析》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2023-06-16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2-2023学年高一6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鸦片战争前后,龚自珍、魏源等知识分子对清朝的律例与司法制度展开了批判,林则徐还主持编译了《各国律例》,但未引起重视。1902年,当英、美等国表示清廷司法体系臻于完善后可放弃领事裁判权时,清政府立即“参酌各国法律”,修订现行律例。这一变化折射出(     
A.晚清民族危机的加深B.列强政治侵略的转向
C.清廷发展洋务的决心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制(议会上院)和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新体制通过大幅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其中的1/3;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他们拥有最高司法权。……而且还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历史》


(1)材料一中“全新的政体”指的是?该政体有什么特点?
(2)从材料二中描述的内容判断这部宪法的名称?该宪法具有什么局限性?
2023-06-14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