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一统”指国家在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甲: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沿革表

朝代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
三国两晋南北朝
五代十国道(方镇)
宋朝
元朝行省路、府、州
明朝承宣布政使司(行省)
清朝道、府

——根据周报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整编

——据《中国历史教学挂图》

材料二

西汉王朝在边疆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设置“道”进行管理,而对于归附的边疆少数民族较大的群体设置“属国”进行统辖,在西域、西北、西南、南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情况,分别设置了军政机构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唐代延续了汉代这一民族政策,羁縻府州制度便是这一政策在边疆政策治理上的一个创举。

——摘编自马亚楠《浅析中国古代因俗而治的边疆治理政策》

(1)研究本主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材料一中的史料?
(2)分析说明材料二所反映的特点与研究主题之间的联系。
(3)若进一步探究本主题,你认为还需要从哪一角度补充材料?举例说明。
(4)《三国演义》卷首语认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2 .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搜集到明清时期的如下信息。综合上述材料,该同学所研究的主题是(     
资料来源内容
吕梁宋氏家族墓墓主人宋伦、宋虎生前均担任过乡间“老人”一职
《教民榜文》今出令昭示天下,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须要经由本里老人、里甲断决
某学者观点老人并非正式官吏却也可直接将地方官员不良行为面奏朝廷
A.优抚政策B.基层治理C.律令儒家化D.户籍制度
3 . 【古代东西方的货币】

小徐同学参加了以“东西方古代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搜集到如下史料:

◆西方货币文化植根于地中海地区,币材多用金、银等贵金属,以适应大宗对外贸易需要;钱币图饰多为人物头像或动物图案,铭文多记国王名字、神像和宗教颂词;形制为圆形无孔,可减少流通中的磨损。

一摘编自王永生《货币文化交流史话》

◆中国古代货币起源于天然海贝,商代中晚期就开始铸造铜币,秦统一后,用“半两”钱替代了六国货币。中国古代金属货币形态多是由古代农具演变而来,币材多用铜、铁等贱金属;技术上采用范铸或翻砂浇铸制成,圆形方孔,铭文多记币值、年号、地点等。影响覆盖朝鲜、日本、琉球、越南等周边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王永生《钱币史话》

◆“钞始于唐之飞钱、宋之交会、金之交钞”。

——摘编自宋濂《元史·食货志》


阅读上述史料,以“古代货币”为主题,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2-02更新 | 361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2 货币与金融-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4 . [历史的“变与不变”]

小楚同学参加了以“历史的变革与延续”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于不变之中,而寓变之制;因已变之势,而复创造之规。

——顾炎武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马克思

材料◆赵宋官制虽承前代,如宰相大抵类似于唐,而宋则又以枢密使、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若外官,则宋与唐大有别。藩镇(节度使)之权既夺,大约统率所部者有安抚使、转运使诸官职。

——摘编自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鼎革之义;对于临时政府组成人选,宋教仁等主张全用革命党,不用旧官僚,但最后不得不妥协。临时政府各部总长名单中,同盟会会员仅居陆军、外交、教育三部,其余六部均为立宪派或旧官僚。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789年7月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之后,国民自卫军总司令拉法耶特侯爵将象征法国王室的白色与巴黎民众武装的色彩(红色与蓝色)结合,创设三色徽章作为国民自卫军帽徽。不久,法国国王到巴黎接受了三色帽微,表示对革命形势的认可。此后,红白蓝三色配置在全国流行,三色帽徽、三色服饰成为革命者的标志。几经演变,三色旗成为法国国旗。

——摘编自沈坚《三色旗和高卢雄鸡》

通过研读,有的同学看到了历史的变革,有的同学看到了历史的延续,有的同学看到了二者间的复杂关系。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1-10-07更新 | 289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1年湖北省高考真题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王同学参加了以“历史的变革与延续”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通过研读,有的同学看到了历史的变革,有的同学看到了历史的延续,有的同学看到了二者间的复杂关系。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1-12-05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材料   小楚同学参加了以“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把建国以来《人民日报》对辛亥革命纪念报道进行了梳理,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年份篇数《人民日报》社论主要内容
19510
196132《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一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阐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19710
1981103《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炎黄子孙团结起来,为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实现振兴中华的宏图,为列祖列宗争光,为子孙后代造福,努力奋斗
199129《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追求,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不懈奋斗
200129《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我们纪念伟大的辛亥革命,就是要激励全体中华儿女,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努力营造爱国、统一团结、奋进的良好气氛,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祖国统一努力奋斗

——摘编自刘建庄《辛亥革命纪念报道研究》


关于辛亥革命的纪念活动,有的同学看到了历史的偶然,有的同学看到了历史的必然,有的同学看到了二者间的复杂关系。请任选笔记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历史时期,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 . 某同学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汇报时,展示了以下三张图片,该同学的研究主题是

   

A.忠君思想在西欧传播B.西欧封建社会的典型特征
C.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D.基督教在西欧的特殊地位
2021-10-05更新 | 436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事件时间事件
1522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1785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687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840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689《权利法案》颁布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1729雍正帝设军机处1949新中国成立
1748孟德斯鸠出版《论法的精神》1957“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
1519世纪黑奴贸易1978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关于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是内生性的还是外源性的,众说纷纭。小雁同学就此展开研究性学习,以上是小雁同学搜集的有关资料,请从中选取三项关联的信息,围绕现代化的动力源问题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9 . 某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古代政治制度的时候,收集了一些法律条文。
甲同学收集的是中国秦朝“秦律”的部分条文,并整理如下:
《秦律》的律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法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 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乙同学收集的是查士丁尼汇编的《民法大全》,看到了下列条文: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 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拷问不应该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的原则。
(1)根据甲同学搜集的信息,概括说明“秦律”有哪些特点?   
(2)从乙同学收集的《民法大全》的法律条文中,你认为哪些规定值得肯定?
(3)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和罗马制定法律的相同出发点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河南省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10 . 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