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英国《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判决,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这一规定体现了(     
A.剥夺王权的治国理念B.平民至上的立宪思想
C.自由平等的政治传统D.限制权力的法治精神
2023-11-1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西周的诸侯,是经过周天子的册封而后成立的。分封制度下的诸侯国是一种通过人为的途径组织起来的兼具邦国规模与周朝地方组织双重性质的共同体,不同于过去那种由古代氏族部落各自分蘖繁衍而形成的族邦组织。那些在夏商时期构成当时“天下万邦”政治格局的所谓“邦”、所谓“国”,都不是夏商王朝人为分封的结果,而是早已存立于世的地方组织。

——摘编自沈长云《论殷周之际的社会变革》

材料二   汉唐地方层级都发生过从二级向三级的转换,二级制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中央直接管理地区过多,负担较重,于是增设州等层级,协助中央对地方的监督、管理。但增设的层级,往往容易变成实际的一级行政区,引发割据问题。

宋代的统治者发展了“虚三级”的体制,即路、州、县三级。路没有统一的行政机构和单一的行政长官,与州牧、藩镇节度使不同,路一级由帅、漕、宪、仓四司共同构成,地方事务一分为四;在州之上,不存在单一的行政区划,比如,各州的帅司、漕司、宪司是属于某一路的,而它的仓司属于另一路,这虽然容易造成管理的复杂和混乱,但是不容易导致地方长官权力过于集中;州可以不通过路直接向中央奏事。宋代地方制度的设计,体现了“防弊”与“分权”的原则,使宋代的地方政府虽是三级制,但没有造成东汉末、唐后期地方割据的情况。

——摘编自叶炜《中国古代史十四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夏商时期与西周时期的“分封”概念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地方与中央关系的角度,分析宋代的路与汉代的州、唐代藩镇的异同。
2023-11-1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皇帝认为,“天下一家,万物一源,如何又有中华、夷狄之分?……九州四海之广,中华处百之一,其处东西南朔,同在天覆地载之中者,即是一理一气,岂中华与夷狄有两个天地乎?”“夫中外者,地所划之境也。上下者,天所定之分也。我朝肇基东海之滨,统一诸国,君临天下,所承之统,尧、舜以来中外一家之统也;所用之人,大小文武中外一家之人也不所行之政,礼乐征伐中外一家之政也。”虽然有满汉之名,但“夫满汉名色,犹直省之各有籍贯,并非中外之分别也”。

材料二美国历史学家何炳棣在1967年发表《清代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一文,提出清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清朝对中国的重要性首先就表现在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给中国留下辽阔的疆域。

在清代诸多碑刻及匾额中,清朝特别撰写汉、满、藏、蒙、“回”五种文字,或者其中的两种、三种、四种或五种。如清代漠南蒙古地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和活动中心汇宗寺立有镌刻满、蒙、汉、藏四种文体的碑铭。避暑山庄的正门——丽正门的正上方镶有乾隆皇帝用汉、满、蒙、“回”、藏五种文字题写的“丽正门”石质匾额。康熙、乾隆年间,清朝先后颁布《满蒙文鉴》《两体清文鉴》《三体清文鉴》《四体清文鉴》《五体清文鉴》。宣统三年(1911年)年底,清帝逊位诏书中记载“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清前期的东北、北部、西部边疆治理遵循“因俗而治”理念,分别设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伊犁将军的军管行政体制及驻藏大臣、青海办事大臣的特殊行政体制。到晚清时期,清政府率先在新疆实施建省,确立新疆与内地一致的省府州县行政体制。此后,东南海疆的台湾和东北原来将军辖地分别建立行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跃《论中国古代“大一统”内涵的发展演变》

(1)依据材料一,概述清朝在治国思想方面对“大一统”有哪些新的阐释?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清朝在实践方面对“大一统”作出的历史贡献。
2023-11-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英国文官制度。

材料一   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35年,一位英国人撰文评价东印度公司采用公开考试竞争原则选拔文职人员时说:“这种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在印度的充分发展,预示着或许将来有一天,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在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1836年,英国观察家默德赫斯特在著述中说:“假如我们的文职官员和副职官员在得到委任之前,能够采取某种三级考试的选拔,那么他们就不会经常出错了。”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颁布了两道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逐步建立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强化培训、知识更新等颇具西方特色的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并被其他西方国家纷纷效仿。

——马桦《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研究》

材料二   1870年英国枢密院《文官制度改革令》颁布后文官人数变化情况

年份文官人数年份文官人数
1881508391914280900
189179,2411922317721
1901116,4131939387,400
1911172,3521943710,400

——G.德鲁雷和T.布切尔:《现代文官制度》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探索的特点。
(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英国文官人数不断增多的原因和影响。
5 . 清初,顺治帝重新颁布朱元璋的《六谕》“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康熙帝将其扩展为“圣谕十六条”,雍正帝对其中的每一条进行扩展注解,编成了《圣谕广训》一书,并在全国建立起宣讲网络。统治者注重“圣谕”教化旨在(     
A.发展儒家教育B.传播礼教思想
C.维护社会秩序D.完善法律制度
6 . 1943年,淮北根据地在工作总结中指出:7个县的参议会议员共458位,从阶级成分上看,雇工12人,贫农71人,中农119人,富农70人,地主130人,商人17人,其他39人。参议会的成立(     
A.移植了西方的议会民主B.调动了农民的参政议政积极性
C.适应了抗日战争的需要D.集聚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力量
2023-02-24更新 | 367次组卷 | 22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二战后德国的高级行政管理官员往往被称作“政治性行政管理官员”,一般担任各部秘书长或职能部门领导人,他们的任免往往依据政治标准,由现任政府决定。 这些高级文官帮助一些官员,代为起草各种法令、 演说稿、质询,并向官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一政治现象(     
A.破坏了政治中立原则B.动摇了西方政党政治
C.改变了选官用人制度D.推动了文官制度成熟
2023-02-20更新 | 479次组卷 | 18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唐律规定:杂户不得与良人为婚,违者杖一百;即奴婢私嫁女与良人为妻妾者,准盗论。这反映出唐律(     
A.成为基层行为规范B.注重维护社会风气
C.具有礼法结合特点D.遵循轻罪重罚原则
10 . 关于古代到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6世纪编撰完成的《罗马民法大全》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②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③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立法和行政独立并强调个人权利
④基督教的宗教伦理不仅强化了教会的控制,也具有一定教化功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