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902年,川督岑春煊以“兴学尤为急切”设立川省学务处,1903年,新任川督锡良通饬各府厅县赶办学堂,如有“顽泄固执之辈,虽朝夕督责,犹多漫不经心;今再宽以岁月,必付坐忘;迨开学届期,依然如故……无论官绅,定予严惩,断不宽贷”。这反映了当时(       
A.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B.内地偏隅思想保守落后
C.四川积极响应清政府改革D.地方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2024-05-2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即癸卯学制。癸卯学制对学校体系、课程设置、管理通则等做了具体规定,直接把“尚武”与“忠君”“尊孔”“尚公”等内容定为教育宗旨。清政府这一举措(     
A.标志着科举考试制度被废除B.有利于培养更多的西式人才
C.以巩固君主专制为主要目的D.奠定了近代文官制度的基础
2024-02-27更新 | 9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以下关于秦汉时期说法正确的是(     
A.秦汉发布法律文告称“律”,具有法律效力B.汉朝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并收极高田赋
C.秦汉时期设啬夫掌狱讼、赋税D.秦朝手工业农业分离并形成了集镇雏形
4 . 《查士丁尼法典》就其编辑方法而言,法律编纂委员会通过对先前法学家的援引来强调传统;法律条文也日渐统一于君主的谕令之中,民众、元老院、官员以及法学家的立法活动逐渐寿终正寝。这说明《查士丁尼法典》(     
A.旨在整理前代的法典B.日益适应君主权力加强的需要
C.完善了法律编辑方法D.法律渊源多元性特征更加明显
5 . 宋朝实行鱼鳞保甲法,其“保甲鱼鳞簿”是为了便于稽查盗贼,与徭役并无关联。南宋时,出现了作为地籍的鱼鳞图,经官府印押,绘有田形图的砧基簿(鱼鳞图册)成为当时田宅争讼案件的主要证据之一。这反映出宋代(     
A.基层管理不断强化B.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C.土地兼并得到缓解D.乡里组织规范有序
2024-02-25更新 | 25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考试废除后,新式学堂数量激增,引发了由士子童生到学堂学生的集团式转变,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该学者旨在说明科举的废除(     
A.引发学生运动高涨B.改变旧式价值观念
C.加快了民主革命的进程D.推动传统社会转型
2024-01-22更新 | 41次组卷 | 87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中世纪欧洲的制度,其实就是把放大的个人(希腊)放小一点,把放大的国家(罗马)也放小一点,但把部落的习惯、家族血缘的习俗放大了,从而变成了一种新的制度。该学者意在说明(     
A.自然经济孕育封建制度B.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形态
C.历史因素影响现实制度D.价值观念引领风俗习惯
8 . 宋真宗曾下诏:“自今御史须文学优长、政治优异者,特加擢拜。”明代规定:“今后选用御史,于在京各衙门办事进士与夫曾经一考称职行人博士及进士举人出身推官知县内……谙晓刑名堪任御史者,本部奏请照缺铨补。”这表明宋明两朝(     
A.监察官员选任走向制度化B.清明的政治氛围得以营造
C.司法官员的法律素养提高D.中央集权的程度日益强化
9 . 2021年11月,中国和东盟共同宣布建立面向和平、安全、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明确中国和东盟双方商定领域深化务实合作的承诺。这说明,我国(     
A.切实贯彻“亲诚惠容”理念B.外交政策实现了重大调整
C.积极践行“真实亲诚”原则D.为世界和平提出中国方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来,中国政制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人不断地进入政府,二是文化深深地融入政治。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这一演进主要是基于(     
A.君士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B.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不断发展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重文轻武治国思想得以落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