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1942年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抗日战争土地政策的决定》,指出:“在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又必须实行交租交息。”这一政策(     
A.剥夺了地主的土地所有权B.消除了国共之间的分歧
C.解决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D.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
2024-04-01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考试废除后,新式学堂数量激增,引发了由士子童生到学堂学生的集团式转变,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该学者旨在说明科举的废除(     
A.引发学生运动高涨B.改变旧式价值观念
C.加快了民主革命的进程D.推动传统社会转型
2024-01-22更新 | 44次组卷 | 87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9年高三上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来,中国政制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人不断地进入政府,二是文化深深地融入政治。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这一演进主要是基于(     
A.君士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B.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不断发展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重文轻武治国思想得以落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徐中约认为,孙中山设想通过一个三段式的革命程序,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及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据此可知,孙中山革命的最终政治目标是(     
A.推翻封建统治B.赢得民族独立C.建立宪政民主D.解决民生问题
2023-10-20更新 | 163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9年人民版高三复习专题训练 必修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民主追求
5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 ……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A.加重人民的负担B.实现了富国强兵
C.使北宋走向衰亡D.加强了社会管控
2023-10-05更新 | 737次组卷 | 95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白沙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汉代朝廷颁行为七十岁老人赐杖之制,以法定形式将鸠鸟形象与杖相结合,并将其定为重孝的标志物。杖本身可辅助老人行走,还可防身。《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刻鸠纹头,可望老者食时防噎。”这说明汉代(    
A.国家主导社会优抚
B.宗法观念得以复兴
C.优抚与教化相结合
D.社会救济体系完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如图是国民党通过的某个文件中的部分内容。该文件应是(     
二、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托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
三、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推行,以立宪政之基础。
四、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付托于国民政府,总会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训政纲领》
C.《中华民国宪法》D.《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8 . 汉初以来,以“年长、有修行、能率众”的“三老”引导民众的政策,迥然有别于云梦出土秦简《语书》强调的“法律令者”。光武帝外祖父樊重以“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赀至巨万。宗族,恩加乡间”被推举为“三老”。这可用来说明汉代(     
A.封建国家教育体系不断完善B.地方治理与儒家礼制相结合
C.专制集权理论基础得以确立D.善治地方是选官的重要条件
2023-07-24更新 | 12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调研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9 . 唐朝前期,进士科选才多注重考生文章或诗赋的文辞是否俊美华丽;天宝年间,进士科中官吏的选拔则更加注重实际能力。这体现了(       
A.选官方式发生变化B.科举制运行有失稳定
C.社会公平难以保证D.国家治理的现实需要
10 . 1933年初,中央苏区财政部长邓子恢代表政府发行了借谷证,政府发行这一凭证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应对敌人经济封锁
C.提高防灾抗灾能力D.实践工农武装割据
2023-07-08更新 | 359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调研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