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公元756年,为尽快平定安史之乱,唐玄宗下诏,赋予地方节度使征收、截留赋税的权力。此诏令(     
A.利于彻底解决藩镇问题B.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
C.加速了地方势力的膨胀D.提升了节度使的忠诚度
2024-02-0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汉武帝时期,衡山王刘赐谋反,其子刘爽上书告发。刘赐事败自杀,刘爽因告发父亲被治罪,被判处在闹市区处死并示众。该判罚表明汉律(     
A.实行连坐制度B.强调轻罪重刑
C.主张同罪异罚D.维护伦理纲常
2024-02-0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从 2015 年开始,我国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在过去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的基础上,先后增加了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这一举措(     
A.凝结了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B.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民的素质
C.突出个体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D.得益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4-01-2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洪武元年,朱元璋下诏“以任内户口增,田野辟为上,所行事迹,从监察御史、按察司考核明白,开具实绩申闻,以行黜陟”。这表明明初(     
A.行政机构效率高B.官员考核体系完善
C.考核部门权力大D.官员考察赏罚分明
2024-01-2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来,中国政制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人不断地进入政府,二是文化深深地融入政治。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这一演进主要是基于(     
A.君士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B.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不断发展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重文轻武治国思想得以落实
6 . 北魏孝文帝为禁用鲜卑语,从“宜应改旧”到“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同时也规定“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据此可知,北魏孝文帝的上述举措(     
A.以完全汉化为目标B.体现出原则性和灵活性
C.能够扩大统治基础D.确立了政权的正统地位
2023-10-20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7 . 11至13世纪不仅是西欧教会发展的全盛时期,也是王权与教权斗争最激烈的时期,随着教会权利向世俗国家的渗透,教权俨然成为支配国家的强大势力之一。这说明西欧(     
A.君主专制制度日益衰弱B.教会控制了社会财富
C.民族国家形成任重道远D.教权和王权始终对立
8 . 秦代奉行法家的法治思想,打击儒学,但在家庭中还是规定“不孝罪”,严禁子女控告父母。汉代为了维护父系家长制,汉律也规定“不孝罪”。材料表明(       
A.古代法律注重维护家庭伦理B.中国古代的刑罚比较严苛
C.宗法观念不断强化父权地位D.法家与儒家治国理念趋同
9 . 汉代在保留秦代驰道的基础上,又开辟了新的驰道路线,如西汉开辟了通往西北边疆的回中道;东汉开辟了以洛阳为中心,通往蓟城(今北京)、东南地区的驰道。汉代政府此举旨在(     
A.加强边疆军事防御B.提高文书传递效率
C.完善道路交通体系D.巩固大一统的局面
10 . 中世纪的西欧“如果有革命思想,公开反对教会和封建统治,则会被教会扣上'异端”的罪名,送进宗教法庭接受审判,甚至被钉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据此可知,中世纪的西欧(     
A.基督教会控制着人们思想B.革命思想得到了蓬勃发展
C.封建势力依附于基督教会D.宗教法庭取代了世俗法庭
2023-04-06更新 | 1570次组卷 | 28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