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大批官员的主要来源是科举。唐代已经实行科举,但被门阀贵族操纵,取士很少。北宋初年,科举向文人广泛开放,即使“工商、杂类”及其子弟,只要有“奇才异行”也可应试授官,甚至僧、道有时也可应试。宋太祖时取士较为严格,朝廷下令:考试及第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以防止形成宗派。进士及第要经过皇帝亲自“殿试”考选,从此成为定制。殿试后并在殿前“唱名”,由皇帝“赐及第”。宋太宗时,录取人数逐渐增多,一科进士可多到三、四百人,诸科多到七、八百人。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明代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明初科举会试取士中分为南、北两榜分别录取。宣德、正统年间,又分南、北、中卷,“以百人为率,则南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后来,虽在比例上有所增减,但其制不变。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与唐代相比科举取士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代科举取士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科举取士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摘编自郑振铎《晚清文选》

材料二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大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可待也。……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材料三   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归纳维新派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维新变法的意义。
2020-11-10更新 | 292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庆阳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3 .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所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征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2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依据材料三、四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
2020-12-26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五县市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材料二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新陈代谢》(191235日,《时报》)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名叫《平民政治》的书,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徐兆玮《棣秋馆日记》

材料四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政治制度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由材料二到材料一体现出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3)归纳材料三、材料四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这两种看法是否矛盾并说明理由。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元璋命令各级学校讲授《大诰》(明朝法律,内容为严惩官员犯罪的具体案例),连科举也要考试《大诰》……但朱元璋死后,《大诰》即为臣民所遗忘。

——《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违旨下乡,动扰于民者,许民间高年有德者,率精壮拿赴京来。

——《大诰》

材料三 (明)太祖严于吏治,凡守令(太守、县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法令森严,百职厘举。……是可知贿随权集,权在宦官,则贿亦在宦官,权在大臣,则贿亦在大臣。此权门贿赂之往鉴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四 “重典治吏”可能会在一时起到一定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起初的威慑作用大大削弱,而且随着既得利益阶层的增多,反对者或明或暗地予以抵制,最后只好不了了之。正如朱元璋哀叹说:奈何朝杀而暮犯。……反腐行动是自上而下的,法外施刑的泛滥说明了朱元璋并无意于建立一种完善的、可以自行运转的律法体制,而更多的是着重制衡官僚集团。于是,合理有效的监察机制就更是不必要、甚至根本就不会让其存在。

——据光明网《朱元璋“重典反腐”为何失败?》


(1)根据材料一、二、三,归纳朱元璋惩治贪官的主要措施。概括上述措施体现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惩治贪官的结果怎样。分析明代吏治腐败的根源。
6 . 法制建设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律教育始终是由官学和私学交替兴盛、相辅相成的。后秦设立了第一个专门法律教育机构。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线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由于法律被视为众多维护君主专制工具中的一种,司法始终从属于行政。在学习者心目中,学以致用比探求真理更为重要,他们所追求的是对已有兴律的全面了解和熟统运用,为日后的住途打下知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习法者的这种功利追求制约了他们的学术追求和成就。在官学中,法律教育始终是待统的阴述式教育方式,即教师在课堂上对当朝律今进行讲读和解释,阅发案例,然后学生自己福读、记忆、理解、意会。

材料二:第一章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五章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著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八届全国人大以来,中国立法着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的体系框架的构建:第一,规范市场主体的法,用以保障市场主体的权利和明确它们的义务;第二,调整市场主体关系、维护公平竞争的法,用以确认市场交换关系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规范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第三,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法,用以抑制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因素;第四,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法,用以针对市场竞争造成的破产、失业等问题,给予相应的社会救济,减少社会意动,维护社会稳定。现在,这个框架已经逐渐形成。

——平一摘编自《当代中国立法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法律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相关立法的主要成就。
2020-01-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尖子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连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君主专制的演变伴随着宰相权力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

材料二   唐朝在遇到重大或复杂的军国大事时,特殊情况下可召开百官会议讨论,它通常受到宰相控制,宰相往往都拥有较大的决定权,但需皇帝最后批准。……皇帝和宰相召开百官决策会议的目的,除了可以提供决策时的参考外,主要还是寻求整个统治集团对自己政策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元代的丞相很跋扈,这给朱元璋深刻的印象,使他对整个丞相制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上出生于元末中国社会底层,曾经饱受磨难的朱元璋内心深处始终克服不了的自卑,变成对能力不凡的开国元勋们的猜忌防范,终于使他决定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死后,没有丞相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给他的后代们带来巨大的麻烦。

——摘编自谭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丞相制度的设立对皇权的影响,为了限制丞相权力,秦朝是如何设置中央官制的?
(2)史学家钱穆指出,唐代“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穆的观点。
(3)据材料三,概括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
2018-05-10更新 | 905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们形容这一时期(中华民国成立后)“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党籍。遇不相识者,问尊姓大名而外,往往有问及贵党者”……1913年2月,国会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大获全胜,使孙中山等人看到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希望。但是,孙中山良好的政治设想很快就被无情的现实所打破,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杀身亡、11月国会被迫停止议事,1914年1月部分留京议员被袁世凯遣回原籍。

——摘编自孙岩《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探索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两种重要形式,协商民主的出现可以弥补选举民主的不足,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教,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协商民主的主要意义是能够保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保证各个阶层、各种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和各个政党,都能通过这种形式参政议政。协商民主在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民主形式,同时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民主形式。

——摘编自李君如《中国人在民主政治问题上不要妄自菲薄》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协商民主政治制度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
9 . 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军机处内景

材料二: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的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1)图一反映了秦代开创了什么政治制度?
(2)图二政治制度是哪个朝代创立的?指出图四中机构设立的影响。
(3)与图2相比,图3所示是统治阶级内部哪一矛盾激化的反映?并说明这一矛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上演变的趋势。
(4)根据材料二归纳军机处的主要特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10 . 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是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的相似点。(要求写两点)

材料二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引自《历史必修·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


(2)根据材料二,归纳罗马法与世界资本主义法制的关系。

材料三近现代世界各国立国法律



(3)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三中的表格补充完整。
(4)材料三中各国民主政体形式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
2021-06-2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