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取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B.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C.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023-11-16更新 | 58次组卷 | 37卷引用:天津市天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B.实行了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C.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社会理想D.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2023-11-09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3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 ……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A.加重人民的负担B.实现了富国强兵
C.使北宋走向衰亡D.加强了社会管控
2023-10-05更新 | 729次组卷 | 95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如图为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对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小封建主通过耕种的方式向帝王效忠B.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封君与封臣的关系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2023-05-22更新 | 140次组卷 | 69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学习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6 . 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     
A.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B.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
C.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D.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
2023-04-01更新 | 1040次组卷 | 110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多年来,中央人民政府领导西藏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西藏,改造发展为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画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反映出中央人民政府(     
A.实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B.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C.实行中华民族一家亲D.分期对西藏地区实行援助
2022-11-13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下列图示为中国古代某朝代形势图的图例说明(部分),该朝代是(     
A.秦朝B.唐朝C.北宋D.元朝
2022-11-1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创始的用意在谨慎选才……但末流所及,仍为权门所把持……权贵子弟依恃家庭地位、经济势力及社会关系,本易获取声名,膺列上品;而若干不肖中正更逢迎权贵,徇私舞弊……这制度演变到最后,终于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邹纪万《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

材料二   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进士科始盛于高宗时,至玄宗开元以后,益为社会所尊崇。由于参加的士人,不拘资格,因此成为平民的进身之阶,开元以前,朝中名士,杂出他途者尚多。开元以后,进士出身者占十之七八,玄宗时,进士考试始尚诗赋

——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

材料三   科举制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的最大合理性在于……“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材料一中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其选官依据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有知识,指出科举制的影响。
2022-10-05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9月阶段性线上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瞎尚书施行;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议连署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从汉至元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演变的历程,并说明其演变的总体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