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汉委(倭)奴国王”金印及印文,此印1784年出土于日本,现藏于日本福冈市博物馆。


材料二   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摘自《后汉书·东夷列传》


(1)简要阐述上述材料的史料价值。
(2)历史学界关于金印的真伪存在质疑,如果继续研究还可以运用哪些史料加以补充?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说明:图1为三晋(韩、赵、魏)通行的由青铜农具镈演变而来的铲形币。

图2为齐国、燕国通行的刀类青铜铸币,由农具、手工工具和日常用具——刀演变而来。

图3为楚国流通的铜贝——蚁鼻钱。

图4为半两钱,形制为圆形方孔,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图5为南宋行在会子库钞版(即南宋印会子的铜版)

材料二   明初,流通中铜钱与“宝钞”并行,禁金银交易,但江南商贾“不论货物贵贱,一以金银定价。”嘉靖初,“钞久不行,钱亦大壅”,朝廷遂专用银矣。到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把丁役、土贡等归于田亩,“计亩征银”,白银发展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1)从史料类型、艺术价值、技术价值方面概括材料一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
2022-12-1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户主邯寿寿年伍拾陆岁   白丁 课户见输
女娘子年拾叁岁   小女
亡弟妻孙年叁拾陆岁 寡
计布二丈五尺
计麻三斤
计租二石
廿亩永业
肆拾肆亩已受 廿三亩口分
合应受田壹倾叁拾壹亩 一亩居住园宅
八十七亩未受

——《(武)周大足元年(701年)沙州敦煌县效谷乡户籍》

材料二

两税法一条鞭法
量出制入。中央合并原征各项税役,定出“两税元额”,向各地摊派。各州县根据所摊税额,向下摊派
取消租、庸、调和一切徭役、杂税,但丁额不废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论主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
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两税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
无固定居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的1/30征税

——宁欣《中国古代史》

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金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明史·食货二》


(1)提取材料一的信息,说明材料一对于研究唐朝的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从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视角,阐述两税法与一条鞭法之间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康有为在《康南海自编年谱》记载:“……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至四月八日投递,都察院以既已用宝(光绪帝批准合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而据茅海建在《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中则指出:“……反对议和的奏折从来没有停止过……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154次……四月初八日(5月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五十五件……。”依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康南海自编年谱》属于个人回忆录,史料价值不高
B.“公车上书”是历史悬案,无法考证其存在的真实性
C.《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属于史学考证,相比康有为个人回忆更为可信
D.康有为和茅海建分别站在自身的立场来叙述历史,二者说法均是正确的
5 . 睡虎地秦墓竹简,又称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下列材料摘自秦简中有关秦朝文书制度的相关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内史杂》:“毋敢以火入臧(藏)府、书府中(收藏文书的府库)。”为确保文书的安全,规定不准把火带进书府,书府管理是由专门的官吏来执行的。史是负责文书工作的专职人员。


        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实物图

秦国各级部门都配有专门从事文书工作的史,原来任官并有一定社会地位,但后来犯了罪的人,即使能够书写,也不能担史职。

《金布律》:“都官有秩吏及离官啬夫,养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实物图各一人,其佐、史与共养。”《秦律杂抄》:吏自佐、史以上负从马、守书私卒(看守文书的随从士卒),令市取钱焉,皆(迁)。

——以上材料节选自睡虎地秦简


(1)根据材料指出秦朝文书制度的特点,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简要分析睡虎地秦简的史料价值。
6 . 商鞅变法立足国情,顺应时势,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今境内之民皆日:‘农战可避而官爵可得也。’是故豪杰皆可变业,务学《诗》《书》,随从外权,上可以得显,下可以求官爵;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具备,国之危也。民以此为教者,其国必削。”

——摘编自《商君书》

材料二   “(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居五年,秦人富强。’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商鞅的强国理念及实践效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分析这些措施对秦国的积极影响。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信息,说明在研究“商鞅变法”中各自的史料价值。
2021-06-1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皇权不下县吗?

中国古代官僚制是皇权的体现,官僚制中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是县。因此,有学者提出“皇权不下县”的观点,但此观点也受到一些学者的反对。以下节选部分学者反驳“皇权不下县”的论据

论据一《儒林外史》第八回:“南昌人情,鄙野有余,巧诈不足;若说地方出产及词讼之事……若非纲常伦纪大事,其余户婚田土,都批到县里去,务在安辑。”其意指乡村中的大事小情都须上报到县级政府,由县官亲自处理整个县辖范围内的纠纷与案件。

——王印红、朱玉洁《从明清小说管窥传统乡村治理中的“皇权”下县》

论据二20世纪末形成于魏晋时期的长沙走马楼吴简陆续发现并公布于众……从众多吴简中可以看出乡吏的职责颇广:春夏为“劝农”,秋冬除了课征租税役调外,还对上负责本地吏民户籍的管理,保证“人名年纪相应”,如果有误,“为他官所觉”,则本吏要承担罪责。

——秦晖《传统十论》

论据三康熙二十二年修的《宛平县志》明确记载了巡检司所统村落,共分为捕卫南乡、卢沟桥巡检司、石港口巡检司、王平口巡检司、齐家庄巡检司。至此,巡检司与村落之间的统辖关系得以证实。

——胡恒《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


(1)判断上述三个论据所依据的文献史料的类型,并辨析其价值。
(2)指出三个论据各自的论述角度。结合所学,补充一个新角度说明古代皇权对基层社会的影响。
2021-02-06更新 | 265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宋代话本中记载,王安石曾微服到江宁,遇到一老人在喂鸡,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俱来就食。问其故,老人说:老孀居二十年,也在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话本作为文学史料价值不大B.新法引起了人民大众的普遍不满
C.变法中存在一定的扰民现象D.免役法以牺牲百姓利益为代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军机处

材料一 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宜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①

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②

注①:赵翼,乾隆年间曾任军机章京,办理军机处日常工作。《檐眼杂记》是笔记随礼,内容大部分是作者亲历亲见,也有一些失实传闻。

注②:《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的正史。


(1)依据上述史料,据此能够确认的军机处史实有哪些?
(2)指出两则史料对军机处认识的差异,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10 . 宋代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例如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妾孀居二十年,也在出免役、助役等钱,钱即出而差役如故。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新法引起了人民大众的普遍不满B.免役以牺牲百姓利益为代价
C.话本作为文学史料价值不大D.变法中存在一定扰民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