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0 道试题
1 . 1956——1962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旅游人数一般仅占来华外籍游客总人数的5%左右,最高年份也仅占 8.8%。1963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迅速上升为39.8%。1964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首次超过社会主义国家来华游客。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出现第三次建交高潮B.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展现
C.旅游业开发缓和了国际关系D.中国外交路线和政策的调整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驿道不仅遍布中原地区,而且横贯欧亚,旁及中、西亚的察合台、伊利汗国。一度断绝的中西传统商道及中原北方民族贸易之路借此得以恢复。沿着商道东行的外国商人,来自君士坦丁堡、波兰、奥地利、俄国、威尼斯、热那亚、西亚、中亚等地。从欧洲到中国路途遥远,沿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险恶,他们能携带大批金银珠宝、药物、毛料等商品来到中国,得益于驿道。驿站的直接或间接帮助,使欧亚国际商队长途贩运活动再度兴盛。《马可波罗行记》《通商指南》《柏朗嘉宾蒙古行记》等对这一时期的中西交往做了大量记录和描述。

——摘编自吴慧主编《中国商业通史》(第三卷)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驿道发挥的重要作用。围绕“元朝中西交往”这一探究主题,请补充除文献史料外其他类型的实物史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与唐朝相比在边疆治理方面的进步之处。
3 . 宋神宗时,陈执中(仁宗时宰相)的儿子陈世儒之妻李氏杀其婆母,而陈世儒“知而不发”,时任监察御史里行的蔡确主张陈世儒应连坐。神宗说:“执中止一子,留以存祭祀如何?”蔡确说:“五刑之属三千,其罪莫于不孝,其可赦邪?”竟判处陈世儒及李氏极刑。这说明(     
A.司法实践排除了伦理观念的影响B.监察制度日益完善
C.皇帝的司法权受到一定程度限制D.君主专制制度弱化
2024-03-08更新 | 18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刻意设计的榜样谱系,后来这些榜样又通过蒙学教材、女教教材、家训、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不断再现与演绎,从而被人们广泛接受。这表明(       

榜样类型

代表人物

榜样类型

代表人物

家庭榜样

父亲榜样

舜、孔子等

政治榜样

圣王榜样

尧、舜、禹、商汤、文王、武王等

母亲榜样

文王之母大任等

圣人榜样

孔子、周公、伊尹等

孝子榜样

舜、文王、曾子等

贤人榜样

皋陶、太公、史鱼等

丈夫榜样

舜、曾子等

君子榜样

史鱼、蘧伯玉、子产等

妻子榜样

杞梁之妻等

教师榜样

孔子等

睦亲榜样

舜等

学生榜样

颜回、子贡等

A.封建统治者竭力宣扬纲常伦理道德B.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C.儒学积极迎合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D.儒家榜样成为社会教化活动的重要载体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在乡里治理中,承担具体事务的人员不是国家官僚体系中的职员,其运行成本并不调动国家的财政资源。里正和村正是国家政权在基层的代理人,他们彼此及他们与其他社会力量分工协作,完成皇权国家政令的下达。基层的社会力量包括自发形成的“社邑”组织和得到官府认可的民间领袖,他们在基层组织一些公共事务,与基层行政系统相辅相成。

——摘编自刘后滨《唐朝基层政务与国家制度的弹性对接》

材料二   明中期以后,赣南等地流民增多,人员复杂,盗贼横行,地方为盗之风盛行。王阳明便出台“十家牌法”:以十家共一牌,轮流每家一天上各家巡查出入诸事项:敦促各家各户务必尊德重教、遵纪守法,凡有违反规定者,视情节轻重作相应处置,有严重者,须十家连坐。在王阳明拟定的《南赣乡约》中,见有乡村社会的各方力量;一是“民”,包括“居民”与“新民”。二是乡村富豪,包括本地大户和异境客商。约长对于其强横行为,一般是“令宽舍”,并尽力维持公道,如其恃强不听,则“率同约之人鸣之官司”。三是胥吏,包括县衙许元巍吏和乡里胥吏。四是官府,他们是民间纠纷、民与大户客商间冲突的最终裁者,也可以究治违反下乡的各色胥吏,也是授予约长权力的一方。约长可以看作乡村中的长老。约长的权力是由官府授予的,他在“晓谕”居民与新民、“劝令”大户客商“宽舍”,以及将不听之民及恃强凌众的大户富商、下乡索利的胥吏送官究冶时,所依靠的,是官府的授权,其根据是官法。

——摘编自董根洪《论王阳明的治国理政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乡里治理实施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与唐朝乡里治理相比,明代基层乡村治理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代初期采用府兵制,征兵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参加军事训练,国家打仗时随军出征,自己携带粮食和武器。唐玄宗时,政府改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职业军人,提供军饷和装备,招募的兵士由专门的军官训练和指挥,长期服兵役。这一变化(     
A.客观上使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B.推动雇佣关系逐步普及
C.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D.促使均田制度渐趋瓦解
2023-12-25更新 | 165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明清三朝,缅甸一直与中国保持宗藩关系。元朝军队灭亡南宋后,于1287年成立缅中行省。缅甸蒲甘王朝国王兼任元朝缅中行省的丞相,自辟官属,且财赋不入都省。明朝兴起后,缅甸各王邦部落仍是分裂状态,大多臣服明朝,接受土官封号,成为明朝的“土司”。清朝乾隆年间,清缅战争爆发,最终以缅甸称臣纳贡收场,此战造成东南亚一大变局。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加剧,东亚宗藩体系岌岌可危。1885年,在经历三次英缅战争之后,英国将缅甸纳入其在南亚的殖民体系和条约体系,缅甸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1886年,中英双方在北京订约,第一条规定缅甸对中国仍守十年一贡之制,但是作为“宗主国”的英国并没有履行这一规定。1887年10月11日,中英《缅甸条约》签订,清缅宗藩关系正式终结,这也是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宗藩体制瓦解的缩影。

——摘编自何瑜、张波《清代中缅宗藩关系述论》

材料三   1950年6月,中国和缅甸建交,但少有往来。朝鲜战争基本结束后,周恩来指出要“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与此同时,朝鲜战争使缅甸决心按照自身价值观而非大国意愿推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中缅的关系改善推动了中国与泰国的接触,也推动了缅甸与苏联和东欧各国之间关系的改善。同时,缅甸力邀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亚非会议,一系列外事活动让周恩来观察到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看到“新中国的声誉是很高的”。

——摘编自梁志《走向和平共处:中缅关系的改善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代对缅中行省的管理特点并阐述清朝国家疆域奠定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缅邦交体制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缅关系加以阐释。
8 . 诗人赵守亚在《铁人二十年》中写道:“二十年啊……这宝贵的二十年/是缺油、缺血的中国/让你把人生慷慨地压缩/二十年啊,生命无法再生的二十年/是需要摆脱贫穷落后的华夏神州/教你把血肉与力量提前支付给祖国。”这一作品反映出(     
A.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弘扬
C.国民经济取得了初步恢复D.崇尚劳动成为全社会共识
9 . 据统计,宋代熙宁六年以后,每年铸钱六百万贯,而明朝洪武二十六年,全国一年铸钱十八万九千余贯。此后多年,明朝政府大力推行没有准备金的宝钞,严禁使用金银交易。这表明,明朝(     
A.吸取了元朝的教训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C.雕版印刷技术成熟D.货币政策存在弊端
23-24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乡饮酒礼是我国古代一种融合礼、乐、诗教于一体的礼仪制度。明代对乡饮酒礼的规定甚为严格:规定了主持乡饮酒礼的人,在乡闾里社为有贤能的长者;宾客分明等级,以贤德和年龄为标准,犯法之人需被单独列出。由此可知明代乡饮酒礼(     
A.以重塑社会秩序为宗旨B.创新了周礼的基本内容
C.利于推行基层道德教化D.是基层治理的一种形式
2023-12-01更新 | 851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崇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