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关注时代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果把17~18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其最基本的特征可概括为
A.在动荡中开始一体化B.在改革中走向世俗化
C.在革命中追求民主化D.在交融中实现多元化
2 . 历史学家祝总斌明确将宰相的职权核心归纳为“议政权”和“监督百官执行权”,按照这一标准,下列职官中最接近宰相职权的是(     
A.唐代的节度使B.宋代的参知政事C.明代的内阁首辅D.清代的军机大臣
2023-11-10更新 | 17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唐朝官员考核系统分为“善”与“最”两个部分。“善”属于德行范畴,被归纳为德、慎、公、勤四个方面,是对九品以上官员的品德要求;“最”则根据各职能衙门责任的性质,被归纳为二十七类。由此可知,唐朝(     
A.忽视低级官员的管理B.强化了以德治国理念
C.重视官员的综合素养D.完善了地方考核系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指沙俄),较长城更为坚固”;“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据此归纳康熙帝不修长城的理由,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与蒙古关系密切,足以防备朔方来犯B.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
C.长城失去原有的防御功能D.修德安民是守国之本
5 . 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个秦朝官员最有可能是(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
2021-02-02更新 | 375次组卷 | 212卷引用:2010—2011学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6 .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2016-12-12更新 | 1321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起始考历史试卷
7 . 有学者将中国古代税制改革的结果称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可以概括为通式: “b=a+nx”,式中b为经过n次改制之后的新税额,a为原始税额,x为杂派,n为改制次数。由此可见,古代税制改革(     
A.以增加税收名目为主要目的B.最终导致民众负担加重
C.皆以改善民生状况为出发点D.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2024-02-2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下列选项中,对两次会议概括最准确的是(     
A.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革命的积极探索
B.“实事求是”是两次会议取得成功的重要思想基础
C.建设“四个现代化”是两次会议共同提出并追求的伟大口标
D.都是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标志
2024-05-2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学者钱穆先生曾将周代至明清的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概括为封建社会、游士社会、郎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殖民化社会的六大“社会基准特征”。其中“门第社会”对应的历史时期应是(     
A.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D.隋唐以后
10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国家层面、集体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构成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中共十九大概括而成,便于传播和弘扬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全国人民的价值追求
④杨善洲、黄大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国道德模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