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公元220年,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在地方设立中正官代替乡里评议考察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的朝官中“德充才盛”者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以供吏部选官参考。曹丕推行的政策(     
A.打破贵族政治特权B.阻断世家子弟进入仕途
C.带有中央集权倾向D.完善吏部考核官员程序
2022-11-26更新 | 768次组卷 | 3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在唐代,出于三省行政的职能不同,不同部门官员的工作诉求难以统一,经常出现三省官员相互之间“日有争论,纷纭不决”的现象。为此,乃设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以国其政。据此可知,政事堂宰相集议的设立(     
A.破坏了三省六部制B.削弱了宰相的权力C.利于提高行政效率D.避免了决策的失误
2022-11-2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农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正月”,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正月”改为“端月”。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皇位世袭,代代相传C.与天文历法相联系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2022-11-2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49年美国逼迫英镑和法郎相继大幅度贬值,至1950年各国出现美元短缺现象。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后,美国对英国又进行了货币制裁,控制美元的流量,导致英国外汇储备和货币信用下降,被迫从中东撤军。此外,美国还利用美元的力量对外进行援助,建立军事基地,发动侵略战争。这说明美国(     
A.肩负起稳定世界货币体系的责任B.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推行霸权政策
C.货币政策诱发了世界性金融危机D.积极地推动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发展
5 . 图片证史是研究历史的一种途径和方法,阅读材料(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海轮船招商局







你可以选择其中一幅图片或两幅及其以上图片,说明它或它们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或主题,并对其进行阐释。(要求:指明图片及其信息,写出历史事件名称或主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
2022-11-2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洋浦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资治通鉴》载:“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傜悉省。”白居易诗中提到两税法也强调“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上述材料主要反映出两税法的实施(     
A.扩大了收税的对象B.简化了税收名目C.加强对农民的控制D.增加了财政收入
7 . 福建土楼的结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对这种建筑布局产生影响的古代制度是(     
A.宗法制B.礼乐制C.分封制D.郡县制
8 . 中国古代统治者用法律防范与惩处犯罪;用乡约制度教化乡里,规范行为。下表中体现清教化与法律关系的是(     
法律以唐律为蓝本,制定了《宋刑统》《天圣令》等法律。以唐律为蓝本的《大明律》,开创律例合编体例沿袭《大明律》,制定《大清律例》
教化儒学向基层渗透,发展出理学,深入族规、家训之中。儒学人士撰写乡约,兴办书院,教化乡里,规范行为。乡约宣讲朱元璋的“六谕”,让百姓毋作非为。以《大明律》解释六谕,百姓若不遵守则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乡约宣讲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常引《大清律例》。
A.设律博士用儒家经典来解释法律B.教化逐渐被政府利用与法律合流
C.朝廷法律一直是教化的基本素材D.日常生活中教化在逐渐取代法律
2022-11-23更新 | 676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2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9 . 明朝中后期,内阁的票拟制度被逐渐固定下来,内阁首辅因拥有票拟权而权威渐重,政事决于一身,但是首辅进朝时对宦官的态度却愈来愈谦卑。这说明(     
A.内阁下辖六部B.首辅就是宰相C.宦官握有实权D.内阁本质不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英国,官史任免一向实行“恩赐制”,恩赐权最早属于国王,到18世纪,这个大权转到内阁首相和大臣手中。他们滥用这个权力,把本党的党徒安插在各级政府。1832年后,工受资产阶级上升到统治地位,控制了立法大权。1853年,亚伯丁政府拟定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的报告”。报告规定通过书面公开竞争考试办法,择优录用文官,并提出“文官的晋升和未来前途,完全取决于他们履行职务的勤奋程度和能力”。政府文官分为高级和低级两大美,高级文官负责执行政策,应受过高等综合教育,低级文官处理日常事务,必须受过一般中等教育。1855年,帕麦斯顿上台组阁,他以枢密院名义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法令“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命令”。1870年格莱斯顿内阁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道枢密院法令进行完善,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最后确立的标志。

——摘编自胡巧《十九世纪英美文官制度改革初探》

材料二   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文官考选制度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采取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文官;文官作为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及法令实施工作的人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选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高级文官的考试,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两史、经济、法律、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

——摘编自范文超《英国文官任用制度变迁初探——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并分析文官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指出其与中国科举制度体现的共同价值取向。
2022-11-2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洋浦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