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3 道试题
1 . 如下图是南京国民政府铨选部颁发的甄别证书及相应信息,由此可知(     

姓名:郑树政 年龄:二十五岁 籍:浙江杭州
现职及等级:浙江丽水县教育局局长委任六级
“右公务员经本部依照先人公务员甄别审查条例审查认为合格,除登记外,合行发给证书,以资证明”。

——中华民国二十年十一月日

A.官员的文化素质相对落后B.文官选拔制度已比较规范
C.利于保持行政工作的稳定D.地方自治制度仍需要完善
2024-05-19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
2 . 【法律建设与社会发展】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成文法传统源远流长,从《法经》到《唐律疏议》,再至《大清律例》,一脉相承,沿革清晰。除律外,令、格、式、典、敕等也是国家制定法的重要形式,这些法律形式虽名称不一,但在法的效力渊源上基本相同,都是由皇帝和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发布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为了维护至上的皇权和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统治者采用各种手段强化政治控制,侵犯皇权和国家利益的行为是重点打击对象。因而以惩恶为目的的刑法被特别强调,刑法体系既发达又严密。对维护封建统治作用不大的民事行为,统治者则不够重视,因此国家制定的法律中涉及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较少。

——摘编自王谋寅《论中国古代法律秩序的特征》

材料二: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利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法律建设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东西方法律体系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2024-05-0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
3 . 【文官制度与人才选拔】

材料一: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的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18世纪初,为了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英国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19世纪50年代,霍布斯等人的平等自由思想在英国备受关注,对选官理念有长远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和专业化,1854年,英国与俄国在克里米亚作战,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伤亡严重,加剧了人们对政府官员管理能力的强烈不满。随后英国相继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以及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据统计,1931—1948年,取录各类考试及格人员近300万人。

——摘编自姬丽萍《民国时期公务员(文官)考铨制度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同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相同之处。
2024-05-0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
4 .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增新的基本原则。下表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14世纪,法国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法国形成了限制主权的历史情况
B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美国政体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D1875年,法国通过新宪法,规定了总统与国会的权力推动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A.AB.BC.CD.D
5 . 乞留是宋代朝廷听取民众舆论、考察和选拔地方官员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胡瑗在地方有德政,离开时有百姓遮道乞留,胡瑗严词拒绝,理由是作为地方长官不能违背君主之命。胡瑗的做法(     
A.反映了民本思想B.质疑了乞留功效C.维护了中央权威D.强化了地方治理
6 . 1940年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在《回回民族问题提纲》中提出: “尊重回族人民的信奉宗教的自由,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发扬回教美德,提倡抗日回教,保护清真寺,反对和禁止任何侮辱与轻视回教的言论与行动”,这一规定(     
A.体现了抗战初期民族政策地转变B.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
C.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抗日积极性D.有利于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7 . 下表是关于唐代法律案件的相关记载。这说明唐朝(       
(冯甲在亲丧期间)朝祥暮歌,是亵于礼,以哭止乐,斯慰所怀。诉词既款服终,言讼请依科断《开元判集》【伯2593号】《朝祥暮歌判》
柳公绰,长庆中为刑部尚书,京兆人有姑以小过鞭其妇至死,府上其狱,郎中窦某断以偿死,公绰曰:“尊殴卑,非斗也。且其子在以妻而戮其母,非教也。”竟从公绰所议《册府元龟》
绛州孝女卫氏……其父为乡人卫长则所杀……及长⋯⋯以砖击杀之⋯⋯(唐太宗)嘉其孝烈,特令免罪《旧唐书·烈女传》
A.统治者遵循明德慎刑的原则B.司法呈现礼法结合的特点
C.国家专注儒学的教化功能D.道德品质是选官的重要标准
2024-02-01更新 | 113次组卷 | 32卷引用:湖北省名校联盟2023届新高三摸底联考(新高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真宗时下令“京畿诸洲筑河堤,颇妨农业,自今发邻州卒代之”;宋神宗时曾主张大规模裁撤募兵的王安石亦言道“供役不足……即稍费厢军(注:社会上“无地饥民”等组成的非战斗兵种),不为害也”。据此可知,厢军代役(     
A.造成了北宋积贫积弱现象B.一定程度上推动劳动力的解放
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集权D.大大降低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
9 . 1760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开始其统治,在他看来,国王可以要求那些持有不明确的特许状或根本没有特许状的美洲殖民地和一般的海外领地承认他的权威,进而获得国内强大的大财产所有者决计不会给他的资源和权力。辉格党为了“私人企业”的利益不反对国王开发殖民地,但他们强烈反对由于开发殖民地而使国王权力增强。这说明当时(     
A.国王仍然掌握国家实际大权B.国王和资产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C.工业革命推动英国政治变革D.君主立宪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闽书》记载,明初以来,除提供征派差役依据之外,里甲祭祀、乡饮、迎春等事,皆其措办,清朝则增加了宣读圣谕、倡导互助等新职能。里长和甲首多以宗族为中心,控制族内的人丁和田产,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相应职务,形成了相当严密的赋役共同体。明清统治者制定了不少乡村治理的律令条规,还允许各地的家训族规成为国家律令的补充。福建地方官府大多要求基层粮户归宗,即承认里长和甲首的世袭特权,承认致仕归乡官僚的社会影响力,承认乡村社会的宗族自治,从而维护服赋役而隶版籍的统治秩序。

——据郑振满《明清福建的里甲户籍与家族组织》等

材料二   中世纪晚期的英国,村镇、庄园、教区共同构成了乡村基层组织,它们之间各自独立履行职权,又相互牵制和争夺。在这种形势下,村民们得以开展自我管理,乡村管理者由村民集体选举产生。那些具有法律知识的乡绅逐渐跻身治安法官之列,而约曼(富裕农民)则逐渐成为陪审团的主体。大量乡绅和约曼家庭的子弟,逐渐占据财政部、枢密院、议会等中央机关的要职,挑战贵族对官职的垄断地位。村庄共同体逐渐摒弃了血缘关系纽带,形成基于地域的具有共同担当、共同抵御的集体意识。

——据侯建新《中英封建晚期乡村组织比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福建地方乡村治理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福建和中世纪晚期英国乡村治理方式的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