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4 道试题
1 . 内蒙古和林格尔一座古墓的壁画中,描绘了墓主人阚如的一生。其中一幅的榜题为“举孝廉时”,后续榜题又出现了“郎”“西河长史”“护乌桓校尉”等官职。对这些壁画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特科中一个常态性的考察项目
B.“护乌桓校尉”是西汉管理西域一带少数民族的长官
C.壁画风格形式多样,深受西域和周边邻国文化的影响
D.壁画内容可作为汉代官员选拔和管理的重要研究史料
今日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 . 《法国民法典》在全面系统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同时,做到了文风简略、通俗易懂。它既是法国妇孺皆知、皆懂的法律,也是法学家竞相研读的制度,而且还因为其文字优美,又是文学家鉴赏的文本。它没有总则部分,没有过多的抽象的法律概念;很少有弹性条款,法官裁量的余地不大。这体现了《法国民法典》的突出特点是(     
A.稳定性和适应性B.妥协性和综合性C.短暂性和现实性D.实效性和实用性
3 . 睡虎地秦简记载:“凡法律令者,以教导民,去其淫僻,除其恶俗,而使之之于为善也。”秦朝郡县治民,完全以中央法令为依据,民间习俗与秦法不合者,被视为“不便于民,害于邦”的“恶俗”,必须“除”之。这一做法(     
A.完善了秦朝法令制度B.正确引导了民间的舆论
C.体现了“大一统”意志D.增强了百姓的国家认同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唐开成五年(839年),东都洛阳官员奏称:河南尹高铢与知台御史卢罕在街道相逢,高铢不肯回避让路,二人争执不下。文宗下诏有司处理,朝廷议决:今后河南尹若逢知台御史,即下路驻马,皇帝制可。据此可知(     
A.政府决策过程民主B.中央集权高效运转
C.监察官员地位特殊D.地方官员管理严格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顺德区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表是某研究者整理的秦汉时期部分地区官吏来源地统计表
地区郡名官吏来源地
朝鲜半岛玄菟、乐浪辽东
云贵高原牂柯、永昌巴蜀
岭南地区/湖湘
交趾地区/岭南
其意在强调秦汉时期(     
A.官僚政治尚未成熟B.边疆治理政策适宜
C.地方势力影响强大D.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顺德区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民法典》1804年颁布实施,是第一部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的民法典,先后于1807年和1852年两次被命名为《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以自由平等、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为立法原则,被誉为采取法律形式的《人权宣言》。虽然该法典编排欠缺条理,前后重复过多,但其语言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体现了立法者的法律平民化的理念。优美的文字也为许多文学家所赞叹。《法国民法典》是一部影响及于全世界的伟大法典,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等都有过适用《法国民法典》的历史。海地、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智利、厄瓜多尔、阿根廷等国法典也借鉴了《法国民法典》。

《德国民法典》的制定长达22年,自190011日开始施行。编订者几乎没有考虑吸引读者、教育公众、扩大影响的社会目的,他们更倾向于运用日耳曼人善于逻辑理性和抽象思维的长处来表达思想,因此该法典被部分人评价为“法言法语”“深奥难懂”。《德国民法典》特别注意划分一般和特殊,将适用于多个领域的共同性规定放在特殊规定之前,从而形成单独的、实质性的“总则篇”,规定了分则四编中可以共同适用的概念、规章和原则。在立法技术和法典内容方面,《德国民法典》对瑞士、希腊、泰国、日本、韩国、中华民国都发挥过示范作用。

——摘编自杨昕燃《德国民法典与法国民法典比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国民法典》向外传播的动因。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部分示范性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7 . 学者阎步克认为,汉代士人习经术文法于家,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仕郡县为佐吏掾属,获得基层经验,之后以功次得到察举。举至中央,中央有经术、笺奏之试加以检验并授官,“试职”胜任者“典城牧民”。阎步克先生认为,汉代(       
A.察举制以考试为基础B.官员选拔任用较为理性
C.君主专制得到了加强D.官员监察注重品德才能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部分示范性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8 . 顺治三年颁行的《大清律集解附例》规定:“凡各处人民,每一百户内,议设里长一名,甲首一十名,轮年应役,催办钱粮,勾摄公事。……其合设耆老,须于本乡年高有德,众所推服人内选充,不许罢闲吏卒,及有过之人充应。违者,杖六十。当该官吏,笞四十。”材料表明当时政府(     
A.继承了历代优抚老人的传统B.开创了律例合编的编纂体例
C.将乡里制与保甲制职能合一D.重视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控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三下第三次学业质量抽调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末教育的基本法规,其对历史课程的“要义”也作了相应的规定。该章程指出,中小学历史的“要义”在于陈述“历朝治乱兴表大略”“历代帝王之大事”“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暨中国百年以内之大事”及“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养国民忠爱之本源”和“振发国民之志气”。

——改编自《用多种类型的情境化学生活动培育核心素养》(《历史教学》2024年第1期)

请简要评析晚清《奏定学堂章程》有关“历史课程的‘要义’”之规定。
昨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10 . 唐朝有许多地方性的礼仪活动,比如迎接敕使、举办乡饮酒礼等,往往都有乡村耆老与正长等乡族势力参与,有时他们的地位还十分重要,如每年举办乡饮酒礼时,以刺史或县令为主人,设宾、介、众宾等席次,以乡村德高望重的老人充任。这一做法对当时地方的影响是(       
A.强化了与中央的联系B.助长了藩镇势力
C.推动了儒学全面复兴D.有助于社会教化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