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这个字在中国不同方言中写法一样,但读音不同:在今天的普通话中,它读作chá,但在沿海省份所使用的闽南语中。这个字读作1e。全世界关于“茶”的发音,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cha”系列发音,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开来的,像波斯语中的“chay”乌尔都语中的“chay”,阿拉伯语中的“shay”,俄语中的“chay”,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斯瓦西里语中的“chai”。一类是“te”的发音,是被荷兰贸易商带到欧洲的,像荷兰语中的thee,英语中的tea,法语中的“thé”,德语中的“Tee”,西班牙语中的“té”,南非荷兰语中的“tee”。下图为茶读音在世界各地传播的路线图


   
结合所学知识,以茶读音在世界各地传播的路线为主题,提炼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随即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统一管理全国铁路的运输生产、基本建设和机车车辆工业,到1949年底,全国铁路达21810公里。一五计划时期,全面改造旧中国铁路落后面貌,同时将新线建设放在西南、西北地区……1991年,国家启动高铁科研攻关计划。2005年制定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了建设目标,强化了高铁建设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我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投入运营。中国高铁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并大步走向海外,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一个大方向。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稿》


材料提供了现代中国铁路交通发展状况的相关信息,蕴含了现代中国铁路发展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71775年英国在北关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迄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狭长地带建立了13个殖民地。

1687年,牛顿建立经典力学。

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设计出汽轮船“克莱蒙特”号。

1860年,工业产量英国排世界第一,美国排世界第三。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894年,工业生产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生产量等于欧洲各国生产总量的一半。

1898年,美国领土面积达933平方千米,相当于整个欧洲。

1910年,殖民地面积英国排世界第一,美国排世界第四。

1911年,美国人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则》,阐述标准化方法是科学管理的方法。

1914年,美国人亨利·福特首先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

1937年,英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占12.5%,美国占41.4%。

1944年,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45年,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总部设在华盛顿。

1948年,英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占11.7%,美国占56.4%。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据廖学盛《世界历史十五讲》等整理

历史解释就是了解事实的真实含义,合理地说明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最后做出恰当的判断。以此标准对上述材料进行历史解释。
2023-02-15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照片是触摸时代发展、感受社会进步的媒介。围绕“现代海洋科技进步与中国社会发展”,提取以上一幅或多幅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咖啡原产于非洲,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酒”。17世纪中叶,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今斯里兰卡岛),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这里成了日后世界咖啡的主产区。

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17世纪末18世纪初,咖啡馆在欧洲各个城市纷纷出现,并推广到北美的波士顿、纽约、费城等城市。从此,欧洲和北美的社会生活中有了喝咖啡的习惯。人们在咖啡馆休闲聊天,咖啡馆成了社交的重要场所。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摘自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和【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评价该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相应的结论。(要求:简要概括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准确全面,得出的结论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过去世界分为两大权力集团“东方”和“西方”。现在,这种划分已不复存在。人类现在面临的巨大挑战与威胁是因贫富不均而导致财富和健康方面的差距。它们常被称为“北方”和“南方”,这种划分主要是地理上。但,一个更精确的划分是“西方国家”与“其他国家”,因为这一划分标准也是历史性的。这正是在第三个千年世界我们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和危险。

----摘自戴维·兰德斯《国富国穷》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世界权力集团划分的定义和阐释。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划分提出一种新的定义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不得与材料中的定义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2-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代到近代,世界科学技术中心随着文明中心的转移发生了5次大转移:四大文明古国(特别是古希腊和古代中国)(16世纪以前)一意大利(1540~1620年)一英国(1660~1750年)一法国(1760~1840年)一德国(1840~1910年)一美国(1920年至今)。日本学者汤浅光朝认为,近400年来,导致世界科学中心发生5次大转移的机制有5种:①文化的震荡;②社会的变革;③经济的快速增长;④新学科群的崛起;⑤科学家的集体流动。世界科学发展史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理论。

摘编自叶岱夫《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中心的转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科学中心发生的5次大转移中的任意一次,用汤浅光朝理论中的3个以上观点进行合理的解释。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审视人类社会以往的历史即可看到,所谓社会形态的根本性转变,其基本标志和主要形态,是由生产方式变革而带来社会大众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由此改变了社会整体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存规则,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追求与人生理想——即人本身发生了改变。工业革命之后的西方和近代中国都是例证。

——李长莉等著《中国近代社会生活时》


结合所学知识,请从上述材料提取观点,并结合中外近现代历史,展开论述。(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合理。)
2023-02-1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66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对伦敦城市的重建进行了规范。出于实用与美观的需求,房屋烟囱的尺寸被大大地缩小,烟道变得狭小曲折。为防止堵塞,烟道需要定期打扫,于是英国人发明了用年幼儿童(尤其是男童)当“人体扫帚”来清理烟道的方法。在18世纪,各种力图废除儿童扫烟囱的努力都宣告失败。19世纪初,出现了能到代替儿童扫烟囱的机器,但因为购买机器的花费远高于雇佣男童,同时担心自己的生会被机器取代,多数扫烟囱师傅纷纷对此抵制。1834、1840年议会先后通过两项改善扫烟囱儿童待遇的法案,但许多儿童的境遇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直到1875年,议会才通过立法终结了幼童扫烟囱的历史。

——摘编自施义慧《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扫烟囱儿童的命运》


综合材料中的历史信息,以英国扫烟囱儿童命运转变折射出的社会变迁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英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从整体视角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技术陷阱:自动化时代的资本、劳动力和权力》一书以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史为线索,将各个时期的技术发展与相应的经济、社会状况概括为“大停滞”(前工业时期)、“大分流”(工业革命时期)、“大调平”(电气化时期)、“大反转”(自动化时期)等阶段。贯穿几个时期的核心线索是:技术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对工作的变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劳动力市场和工人收入的影响,技术的触角深入到政治、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时期含义
“大停滞”(前工业时期)在工业革命前,全球人均GDP经历了长期的增长停滞,直到1800年左右,即工业革命后才以惊人的方式开始起飞。
“大分流”(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国家内部的大分流,是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大分流。
“大调平”(电气化时期)进入20世纪以后,以电气化和大规模生产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则进一步促进了工人收入水平的增长,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开始拉近。经济史学家将19001970年这一时期称为“历史上最大的调平”。
“大反转”(自动化时期)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自动化与计算机时代,由大量中等技能工人构筑的美国中产阶级开始没落,中低技能工人的收入停滞甚至下降。那些未能通过高等教育获得足够应对高科技时代所需的技能和知识的劳动者,正在被新的技术发展趋势所淘汰。

提取表格信息,围绕“技术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自拟论题,结合世界史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2-0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