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04年,四川成立劝工总局,作为推行实业的总机构,其宗旨是使川省产品力求精进,抵制外货;又规定凡民间有能仿制洋货或发明新器者,均可呈送总局,以便推广;总局还选派留学生赴日本、比利时留学,实习各种工艺制造。这些措施(       
A.践行了“新政”经济思想B.源于民众思想的觉醒
C.突破了中体西用局限D.促进了民族工业产生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幼稚教育事业的起步与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教育改革有密切联系,“近数年来,复自日本绝黄海以渡,来于中国”。晚清政府逐渐认识到幼稚教育的重要性。1903年,张之洞、端方上书称:“幼稚园者,以抚育孩提而驯之于姆教。揆其立法,用意之精,深合乎中国古先之制。”1907年,清朝学部发布咨文,要求“各省广设幼稚园以立蒙养之基础”。此后上海、芜湖、醴陵、九江、苏州、南京、宁波等地区相继设立幼稚园。除此之外,随着东西方交流的日益频繁,各种从事幼稚教育研究的学术团体也纷纷成立,有关幼稚教育的学术活动也频繁举行,各幼稚教育研究团体召开的年会也都成了探讨相关内容的学术盛会。再者,有关幼稚教育的著作、译著此时也纷纷出版。此时,中国近代儿童保育工作在这期间已经发展成一门独立的专门性学科,关爱儿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已经作为一种集体意识和情感为人们所接受。

——摘编自于贵超《<申报>中的近代中国儿童观嬗变过程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幼稚教育事业起步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幼稚教育事业起步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靖远县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清末新政初期,清廷发布劝诫缠足的谕令;“预备立宪”时期,清廷废除了满汉通婚的禁令;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废除缠足、跪拜等命令。据此可知,这一阶段的移风易俗(     
A.反映了国家政权向基层渗入B.完全依赖思想的革故鼎新
C.适应了政治改革的时代诉求D.具有附庸西方文化的特征
2024-05-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对于清末新政,有人认为是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地主阶级的改革,有人认为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还有人认为是清政府领导的一次具有近代化性质的全面改革运动。这些观点虽有不同,但均认为新政(       
A.维护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B.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C.使清政府摆脱了内外困境D.有助于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1年,黄中慧明确提出:今“无业游民生计日绌,苟不早为之所,则民不聊生,人心思变,更何堪设想?……兹谨拟工艺局章程若千条,防患未形,寓养于教”。在1902-1909年间,山东、浙江等22个省都创办了省级工艺局。农工商部之工艺局开业之时,就把游民中的少壮者作为主要的招收对象,到1907年时招收艺徒的规模已达500人,且“分隶各科,责成工师,认真指授,就所学之难易,分别二年一年毕业”。

1903年,袁世凯创办了北洋工艺局,作为“北洋官营实业之总机关”。该局“先后毕业生共计二千余人。各属民办工厂,所用技师匠目,多属该场毕业工徒”。一些士绅纷纷开设工场,吸纳了北洋工艺局毕业的工徒,仅高阳一地的棉布生产在1909年就达95万匹,1910年上升到148万匹。四川工艺局成立后,到1910年已有近百家工艺局所和工场,生产有革制产品、肥皂、……其中不少“改良土产十分行销”。在晚清开办的工艺局所中,虽然有相当数量的传授科目是现代工艺技术,但是,传统工艺的手工业技术培训仍是各地工艺局所中的大宗科目,如木工、竹工等,而且还有不少属于特种手工艺的科目等。

——摘编自张九洲《论晚清官办工艺局所的兴起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官办工艺局所”创办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官办工艺局所”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 . 下面是1949—1957年中国政务院(国务院)受理信访情况统计图(单位:个)。这一情况表明(     
A.惩治官员腐败已成为立国之本B.扩大新生政权的执政基础是党的工作重点
C.党的群众路线得到贯彻与坚持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7 . 19世纪末,梁启超以《时务报》主笔扬名天下,也屡屡“以文乱法”引发事端。湖广总督张之洞是《时务报》的重要支持者,但也认为其某些观点会使“阅者人人惊骇,恐招大祸”,要求湖南巡抚“速告湘省送报之人,此册千万勿送”。这反映了,当时(       
A.维新主张冲击了传统观念B.洋务思想与维新思想异曲同工
C.湖南成为维新运动的中心D.革命思想传播冲击了清廷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下图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手工试验厂”股票。这可用于说明(       
A.清末新政时期允许民间集资办工厂B.国货运动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C.甲午中日战争后光绪帝支持维新变法D.晚清民族工业受到列强排挤
2023-12-0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指出:“西方国家,将学习政治放在首位。横向的去学习公理和公法、纵向的去学习希腊罗马的古代历史,并将这些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当下的政治事务中,学成者可以担任政治事务,这是西方国家立国的重要前提。”其主要目的是(     
A.通过教育改革推动变法运动B.反思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
C.呼吁青年学习西方政治制度D.剖析西方教育的本质问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民初盛行“军国民教育”思潮,学校体育被西方体操霸占,“体操科一律为主课”并由学部施行,而武术则“各地方自行举办”“高等小学以上兼习之”。彼时国人出于民族自尊心,用武术来证明中国自古就有“体操”。武术进入学校是武术步入教育领域的大胆尝试,亦是出于文化自觉,争取与西洋体育并驾齐驱的话语权的创新形式。但一味追求动作的规范、标准,丢失了传统武术的核心特征。由霍元甲主持的精武体育会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则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超越强健身体的范畴,从宏观上聚焦于种族与国家延续。新文化运动时期,“土洋体育之争”推动武术走向科学。国术的“传统”在“科学”的语境中显得格格不入。要想以武图强,武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彼时的武术规则深受西方体育影响,趋向竞技化,初成之规则在比赛中成为裁判依据,使比赛“有法可依”。武术对抗赛在“全运会”中可谓昙花一现,但民国时期的武术套路、对抗赛实践为当代武术竞赛进行了有益尝试,积累了经验。1936年,中国武术代表团成功参加了第11届柏林奥运会,在该届奥运会上的武术表演惊艳世界。

摘编自张银行、谢海柱《中国近代武术“转型”研究评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武术“转型”的背景和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代武术转型发展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