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3 道试题
1 . 如表所示为王安石变法中的相关内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王安石变法(     
法案内容
青苗法责成县令、县佐于借贷时亲自与者长、户长一道检视,防治“吏缘为奸”
方田均税法方田官员亲自检验之后,官府还得慕人复算,又立方帐、庄帐、甲帖、户帖,防止“隐户漏
税”“产去税存”等弊端
A.注重变法措施的落实B.加强了三司的财政权
C.限制了商品经济发展D.造成严重的冗官现象
今日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2 . 1905年,上海总商会举行有4000人参加的抵制美货大会,民族资本家代表张謇上台演说,认为仅仅不用美货而易用他国之货,不能称为“抵制”,“必也人人奋起,工厂日兴,迨夫物皆自造,货不他求,然后方可谓抵制”。这可用来说明(       
A.实业救国思潮成为共识B.清末新政抵制了列强倾销
C.民众国家利权意识增强D.门户开放政策受到了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是康有为和孙中山的部分思想。二者的思想(     
康有为根据《公羊传》中的“三世说”提出“社会历史进化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轨道,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一世比一世文明进步”
孙中山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我国民之论古者,莫不倾慕三代之治
A.皆欲从传统文化中寻求救亡之道B.丰富了传统儒学的思想内涵
C.旨在论证社会变革的历史合法性D.意在重建国人的文化自信心
2024-05-1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光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51971年被视为南斯拉夫第二次改革高潮。这个时期改革的重点是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主张取消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特别是取消对投资决策的控制。19677月,联邦议会通过关于外国人对南斯拉夫劳动组织投资法。该法规定,在合资企业中,外资可占49%的股份,必要时还可以提高。外国资方可以将属于自己的80%的利润汇走,余下的20%应投资南斯拉夫企业,外资所得利润的税率为35%。同时规定,外资不能在银行、保险、国内运输、贸易、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和科研部门投资。实际上,从1965年起,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国的资本已进入南斯拉夫的石油、汽车制造、制铝、水泥、木材、电信器材、水力发电、旅馆和旅游等行业。这一阶段的改革充分发挥了市场规律的作用,搞活了经济。但统计数据显示,19651969年,工业年均增长率明显低于19601965年,仅为5.31%。不少盲目投资引起国民经济各部门间比例失调,商品普遍涨价,失业人数增加。

——摘编自马细谱《南斯拉夫兴亡》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利用地理优势迈出了招商引资的步伐,中国香港和国外商人纷纷涌进特区办厂开公司。19801985年,深圳实际利用外资12.8亿元。与此同时,上海市向国务院建议邀请西方企业家到中国访问,商议采用合资的办法,共同经营,共担风险。一位来华参与合资谈判的德国人回忆道:“中国正以十分惊人的速度迈向市场经济,但它不可避免地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同时也缺少相应的法律和行政条件……”1979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企业法》。三年后,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允许外国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国投资被写进宪法,这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是首例。

——摘编自迟铭、季鲁明《简述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引进外资环境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斯拉夫“第二次改革高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和上海采取不同方式引进外资的原因,并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史经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图所示为1909年发表于《神州日报》上的漫画《一手掩尽天下目》。该漫画讽刺了清政府(     

注:望远镜上写着“报”字,官员投向“秘密文件”柜中的文件封面写着“未经宣布”。
A.政治改革倒行逆施B.内阁官员权倾朝野
C.沦为“洋人的朝廷”D.拒绝西方政治文明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大事记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1年,清政府逐步推出各项“新政”,改革官制、兵制、学制,奖励工商。

1905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在日本东京组成同盟会,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

19059月,清廷废除科举制,大办新式学堂。

190510月,清廷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9月,清廷正式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190612月,湖南、江西交界爆发萍浏醴“革命军”会党起义。

19075月—19084月,仅同盟会在华南沿海和沿边地区就连续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

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0910月,除新疆奏明缓办外,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咨议局议员选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意代表选举。

19114月,黄花岗起义。

19115月,“皇族内阁”成立,预备立宪骗局被揭穿,清廷空前孤立。

191110月,武昌起义爆发。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190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除清政府外,还有哪两股政治势力在思考中国的出路,并概括其政治主张。
(2)根据以上材料,如何理解“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请结合清末新政的相关史实进行简要说明。
2024-04-2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五校(省实、广雅、执信、二中、六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表为1908年创办的中国某女子师范学堂的课程设置,这反映出当时(     
学科教育裁缝手艺体育历史音乐
课时241515866
A.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B.女性社会地位迅速提高
C.国民教育体系趋于完善D.传统价值观念已被摒弃
2024-04-09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从1901年清政府着手改革考试制度,到1906年废除科举考试之前,清政府兴办学堂,并制定种种规定,如大学毕业生被授予进士功名、高等学堂毕业生被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毕业生被授予生员功名(秀才)等。这说明该时期(     
A.科举制的公平得到社会认可B.中国教育改革实现了平稳过渡
C.改革满足了民众的利益要求D.中国教育改革新旧杂陈的特点
9 . 宋理学家们在反思王安石的“得君行道”变法道路后,特别重视办书院、建祠堂、搞童蒙教育,乃至编写话本、戏剧、评书,宣传儒家的忠孝节义。此举体现了南宋理学家们希望(       
A.自下而上完善社会治理方式B.推动理学向大众化发展
C.秉持纲常教化代替激进变法D.与王安石争夺君主支持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的最后几十年是中国科研机构的萌芽时期。1872年,法国人在上海建立徐家汇气象台(含气象、地震、授时三个部分)。1885年,英国人在台湾基隆、淡水、安平、渔翁岛、鹅鸾鼻等地建立气象站。其后,清政府也开始注意建立科研机构。1898年,光绪帝下诏“兼采中西各法”振兴农学,并于京师设立中央负责农业的最高行政机构——农工商总局(1906年改设农工商部)。上海的育蚕试验场同期建立。1902年以后,直隶、山东、山西等地开始建立农事试验场。19063月,农工商部上书议设“农事试验场”时说: “泰西各国,罔不以农事为重。美利坚以农立国,富甲全球;日本维新以来,农事改良,遂致物产繁兴,工艺发达。近闻日本之福冈、北海道等处,均有试验场,或数百顷以至千顷,皆为劝农所设。” “京师为首善之区,树艺农桑为臣部所职掌,自宜择地设立农业试验场一所,以示模范。”不久,农工商部便于京师西直门外建设农事试验场。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科研机构统计表(1911年以前)

成立时间地点机构名称
1872上海徐家汇天文台
1885台湾气象站
1898上海育蚕试验场
1902保定直隶农事试验场
1903太原山西农事试验场
1903济南山东农事试验场
1904济南山东林业试验场
1906北京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
1906大连奉天农事试验场
1906福州福建农事试验场
1908大连奉天植物研究所
1908天津天津种植园

——据林文照《20世纪前半期中国科学研究体制化的社会因素》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晚清科研机构设置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科研机构设置的意义。
2024-03-22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押广东卷第17题 中国古代史:不同时期的国家治理-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